苏东坡模仿韦应物诗句
------浅析苏氏兄弟之情谊
? 苏轼与苏辙是北宋著名词人,人人皆知他们在中国古代中的文学地位,而两兄弟亲切真诚的情谊也流传千古。
? 苏轼苏辙两兄弟似乎与生俱来就有不离不弃的映照——“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辙”则是车轮轧出的痕迹。一轼一辙,苏氏兄弟便乘着着载满兄弟情的车度过一生。
? 苏氏兄弟虽关系紧密,但在处世态度和性格上却颇有不同之处。《苏东坡传》中有写道:“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苏轼生机蓬勃,而苏辙却沉默寡言。若论气质,“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称。”尽管如此,二人在政治上看法相似,立场也相同。或许正因如此,二人才一同卷入了政坛的漩涡中。?
? 苏轼与苏辙之间的兄弟情谊是真诚的。书中道:“最后直到生了三个儿子,七个女儿,都是苏东坡帮助婚配的。苏东坡欣然接受弟弟的请求,与他们***度中秋后才走。子由很穷,住的房子又矮又小。东坡常常对弟弟的高大取笑。”“帮助婚配”和“欣然接受”,皆足以体现兄弟间的亲密与融洽;苏轼的“取笑”和两句——“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身屋打头”不仅体现了他的幽默随和,更可看出情谊之坦然真诚。为建造纪念父亲的庙,“苏氏兄弟各出一半,其余由和尚筹募”,这也说明了兄弟情谊之真诚、之协调、之和睦。苏轼读到唐代韦应物的诗句“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后,便与苏辙约定“夜雨对床”。在苏轼写给弟弟的一首诗中,“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诗不正是体现了这一点,真诚又体贴吗?在《绝命诗两首寄子由》,苏轼又说:“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这句诗便足以概括这深厚的兄弟感情。
? 苏轼与苏辙之间的兄弟情谊亦是亲切的。一次,“苏东坡与其弟弟子由及家人***度中秋……临别时,二人难舍难分……又一同过了半个多月。但是终须分手。在苏东坡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颍河的船上***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度的爱好引发了兄弟间内心的***鸣,难舍难分,不正反映两兄弟的情谊之深,交往之亲切吗?
? 苏轼在“乌台诗案”期间被关押在监狱中时,苏辙想学汉代淳于缇萦救父的故事,甚至愿意免一身官职,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务。可见,苏轼与苏辙的关系,已不再仅限于兄弟关系,他们更是知己,是朋友。正如苏轼自身所言:“吾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
? 纵使苏轼后生飘零,二人的深情却一日也未曾消减。苏氏兄弟之间的情谊,堪比泰山之稳重,这不仅承载在“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的诗句中,也寄托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的千古佳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