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洞庭湖之旅·君山·杨幺遗迹在诗心***朗吟
煌煌荆楚吟·洞庭湖之旅·君山·杨幺遗迹在诗心***朗吟
杨幺,龙阳(今湖南汉寿)人。南宋初年随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钟相起义,钟相被俘捐躯后,继任义军总首领。他曾率军万余扎寨君山。义军军纪严明,体恤百姓,所以深得民心。后来虽然失败了,但义军“等贵贱、均贫富”的理想及许多动人传说却一直未被忘怀。
君山常把杨幺忆
现存杨幺遗迹主要有以下诸处。
飞来钟、万人锅。飞来钟悬于龙舌山龙涎井上一棵大古树上。传说当年杨幺扎寨君山时,常有官军偷袭,为能及时报警,当地老百姓集资铸了这口大铁钟夜里悄悄运上山。天明义军发现大钟,以为神仙相助,天外飞来,故名“飞来钟”。此钟声音宏亮,远播十余里,且有灵气:只要官军稍有动静,便自鸣报警,故又名“报警飞来钟”。可惜原钟早已不存。宋理宗淳佑五年曾复制,重约3000斤,铜铁合金,上铸“皇帝万岁,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字样,四方凸出处有青铜铸金龙四条,毁于1966年。现飞来钟系1979年复制,高约2米,直径1.2米,重约两吨,钟身铸“均贫富、等贵贱”六字。当时与飞来钟同时送上山的还有一口大得出奇的长方形铁锅。那天适逢官军来袭,听得报警钟声,杨幺急令造饭,以让将士饱食迎敌。不想钟声余音尚在,饭已煮好。原来是使用百姓所送大锅蒸煮,其量可供万人食用,故取名“万人锅”。此锅亦早不存。
君山旗枪、鹿角窑址。相传杨幺立寨君山后,将贡茶收归义军所有。一年茶叶丰收,杨幺拿出全部细茶与百姓同饮。杨幺见杯中茶叶似战旗飘扬、茶尖如缨枪林立的壮观景象,即兴吟道:“君茶如旗又似枪,洞庭黎民***清香。只因人间存贫富,要借旗枪倒宋皇。”从此,君山茶又多了一个名称:“君山旗枪”。此名称沿袭时间甚长。据《巴陵县志》载,直到光绪年间仍沿用。
鹿角窑遗址在岳阳楼南约30公里的洞庭湖畔,***有古窑群十七处,古窑一百七十余座。从初步发掘情况看,当为杨幺义军所建:所见壶、碗、碟等陶器具有明显宋代特征,无唐代器物,亦无元明器物;其经营时间短暂,至今一些窑内仍有整窑原封未动的成品和半成品,很可能是军事上失利后即告中止。《巴陵县志》亦有记载,说义军“春夏耕作,秋冬水落则收粮于湖寨,打渔作陶,自力更生”。另外,窑附近有杨幺湖、杨幺洞等,足见义军曾于此处活动。窑遗址已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幺旗、卷旗花、天鹅凼。在百姓的支持下,义军“兵农相兼”、“陆耕水战”,在洞庭湖屡败官军,坚持斗争达六年之久。绍兴五年(1135),宋高宗派岳飞率兵前来围剿。岳军大量砍伐树木,做成巨大木筏,堵塞港,又撒乱草于湖面。义军船只无法畅行,终致惨败。杨幺投水,为岳飞部将牛皋擒斩。尔后,百姓几经周折,才将他尸体安葬于岳阳鹿角乡黄龙山。民间传说,杨幺殉难情景十分悲壮:经过一天血战,义军将士死伤殆尽。杨幺忍痛将自己的结发妻子钟相幼子钟子仪推到湖里,将仅有的一柄鱼叉击中官军一小头目胸膛,然后从桅杆上取下那面“等贵贱、均贫富”大旗跳进湖里,把旗杆深深地插在畎口湖底,紧抱旗杆闭目而亡。翌日清晨,畎口湖里一片彤红,湖底骤然升起一根旗杆,“等贵贱、均贫富”六个大字血红耀目。许多年后,那根旗杆变成一根粗壮的枫树,人们将它叫做“旗杆树”,将它殷红的叶子叫做“杨幺旗”。也有说,兵败时杨幺是用自己“杨”字大旗卷着身体跳进洞庭湖的,第二年春天,义军血染的湖洲上就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卷旗花。还有说,杨幺跳湖后,一时间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把官军吹得七零八落。稍顷又云开雾散,风平浪静,杨幺落水处突然长出朵斗盘大的莲花。杨幺站在莲花心里,含笑向乡亲们告别,随后变成一只天鹅飞翔在洞庭湖上空。于是,汉寿、沅江、常德一带,有几处都叫“天鹅凼”。
人们还传说杨幺殉难后,洞庭湖周围百姓皆悲痛万分,纷纷聚集于芦洲之上顿足痛哭,血和泪洒在芦洲上,染红了芦苇之心,所以洞庭湖里至今还有一种红心的“血芦”。杨幺的尸体几经周折,也终于被偷偷安葬在湖中黄土山上。刚盖好坟堆,突然有无数金鸡飞来,坟堆周围土丘亦似龙飞凤舞,于是这个山包便被叫做“金鸡龙凤山”。后来,县官来挖坟,被金鸡啄瞎了双眼。此外,人们还把杨幺屯兵处名为“子母城”(今沅水城北),兵败被擒处名为“幺口”(今安乡县境内)。君山也还有杨幺寨、半边街、军师洞、杨幺夫人梳妆台等依稀可辨。
君山洞庭唱不尽
君山龙口左侧山头有朗吟亭,因吕洞宾“朗吟飞过洞庭湖”诗句而得名。相传当年吕仙三醉岳阳楼后,“飞”过洞庭湖,至君山后以清泉洗足,在山头高卧,于午夜吟诗玩月。原龙口东边岩下有五尺见方水池,整块岩石凹陷而成,全年池水不溢不竭。《巴陵县志》云,此池“祖传为仙人(吕洞宾)洗足池,大如浴盆”。1969年被炸毁。朗吟亭即当年吕仙高卧吟诗玩月处。亭始建于宋,后屡经重修。现亭为1981年仿原貌重修。
据说吕洞宾颇具诗心,《巴陵县志》收有传为他所作的诗词四首,很可能即为他君山朗吟的一部分。其中有两首诗云:“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邻小圃碧莲开。天香风露苍然冷,云在青霄鹤未来”;“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词为《沁园春》:“昨日南京,今朝天岳,倏焉忽焉。指洞庭为酒,渴时浩饮;君山作枕,醉后高眠。谈笑自如,往来无碍,半是疯狂半是仙。随身在,有一襟风月,两袖云烟。人间放浪多年,又排辨东华第二筵。把珊瑚砍倒,栽吾琪树;天河放浅,种我金莲。捶碎王京,踢翻蓬岛,稽首虚皇玉案前。无难事,信功成八百,行蒲三千。”相传吕洞宾书艺亦颇精到:河北邯郸黄粱梦有一高大照壁,上横刻“蓬莱仙境”四个斗大金字,前三个字即为吕仙变作叫化子以破帚为笔,以黄粱稀汤挥洒而成的。当时庙主有眼不识真人,将其赶走。回头发现壁上字迹方后悔莫及。第四字空缺多年,清乾隆皇帝来此方补上。
不过,吕仙朗吟毕竟是传说,而历代著名诗人在这里的朗吟才真正是君山和洞庭湖永久的光荣。伟大诗人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借娥皇、女英的传说,写出了诗人对人生、时间的珍惜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缠绵悱恻,凄楚动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君》首四句将人物的行动、表情、思绪与周围的景物、气氛、情调揉为一体,可视为咏洞庭秋色的绝唱。
乾元二年(759)秋,李白与友人重游洞庭,写下《游洞庭》五首。第五首直接写及君山:“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诗人将可感可触的秋草、君山与惝恍渺冥的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渲染了一种空灵梦幻般的艺术氛围,展现了洞庭、君山月色的如情似梦一般的美。
同是描画君山的秀美,不同诗心却各有千秋:有唐刘禹锡《望洞庭》的远望:“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题君山》的近观:“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也有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的雨景:“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也有的不重写其形,而着意渲染其仙气缥渺之空灵,如唐程贺《题君山》:“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原是昆仑山顶石,海风漂落洞庭湖。”此是借君山来历的传说,逗引读者 *** 漫之奇想。难怪作者因此而得一美名:“程君山”。
除上述诗人以外,杜甫、白居易、苏轼、米芾、袁枚、魏源等都写过描绘君山和洞庭湖的佳构。诗心***朗吟,君山、洞庭是一支唱不尽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