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塔的福州金山塔
慈寿塔又名金山塔,曾名荐慈塔。宋丞相曾布于元符末年(1100年)追 荐其母,于金山山顶建双塔,后毁,再建,再毁。明隆庆三年(1569年),寺僧明了重建一塔,名慈寿塔。后又毁,现塔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隐儒方丈重建。有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金山》诗为证: 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
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金山塔砖木结构,七级八面,内在旋上木梯,每层四面有门,长廊相通,外有栏杆,塔顶、塔角铺琉璃瓦,悬叮当铜铃。塔檐四面联缀彩灯后,入夜之后,金山塔晶莹剔透,璀璨夺目,大放光彩。
在福州市西郊8公里闽江西港。江心突起一阜,峭拨寻太丈,形似“印浮水
面”,有砥柱中流之势。元时建有一座七层八面的实心石塔,高不及10米。塔周环构庵堂,古人以其比似镇江的金山,故有小金山之称。后庵堂被山洪冲毁,或改建为文昌祠,或改建成为塔江楼,历代更迭不常。金山塔前一座殿,塔后有一层楼,左右各有一间斗室。所有楼阁均四面开窗,占地虽小,有外景可借,环境颇为清幽。一水奔流,九山环抱,向为游览胜地。明代抗倭名将张经,少时曾在此读书,明莆田学者林兆恩(龙江)也曾借室著述。“塔影玲珑映绿波,金山事迹见诗歌”,弹丸之地,却流传不少名人韵事。1991年,寺旁新建洪塘大桥,飞架闽江南北,长1849.47米,雄伟壮观,是目前福建最长的公路桥。 福州九仙观景区:九仙观始建于北宋,祀何氏九兄弟。清朝时前殿称“天君殿”,内供奉“王天君”;后殿称“九仙阁”,又叫玉皇阁,祀玉皇大帝。阁前龙凤青石柱,为清代名匠杰作。
林则徐纪念馆: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是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为纪念清
代民族英雄林则杏邙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澳门路。1982年成立。馆址原为林则徐专祠,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内有仪门厅、御碑亭、树德堂、南北花厅、曲尺楼、竹柏轩等主要建筑物,具有江南园林风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居山:位于闽江与鳌江之间,距县城7.5公里。
瑞岩弥勒造像:瑞岩弥勒造像属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涌泉寺:涌泉寺居闽刹之冠,为福州五大丛林
之首。位于福州市鼓山山腰。崇妙保圣坚牢塔:在乌石山东麓乌塔全名崇妙保圣坚牢塔。 线面:福州特产,以精面粉为原料,辅以精盐、茹粉、食油等手工拉制晾干 后而成。福州线面主要有两大品种:一种称为特线面,面条稍租,直径在0.7毫米以内;一种称为“面尾”,面条较细,直径在0.6毫米以内。 因福州民间传说线面是九天玄女指点创制的,所以福州的线面工人拜九天玄女为“制面始祖”,家里供奉九天玄女神像。
线面的煮食方便简单,将线面投入沸水锅中,待线面上浮后捞起,盛放在碗内,即倒入炖好的羊肉或鸡肉、上排等高汤,芬香味美。福州风俗,过生日时要吃线面煮成的寿面,一般用鸡汤,再加上两个鸭蛋,称为“太平面”,象征平安长寿;外出远行或迎送宾客,也要吃上一碗太平面,希望一路顺风和居家平安。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清乾隆年间,福州髹漆大师沈绍安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独特的脱胎漆器,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福州脱胎漆器,质地固轻巧,装饰精细,色泽鲜艳,结实耐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并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
马蔺草编:福州市著名特产,由形状呈三角、细长而柔软的马蔺草编织而成。品种有床席、沙发席、草帽、手提包、遮阳笠等,具有细致、光洁、坚韧耐用、散热性强等特点。 葱肉饼:福州传统风味小吃。以面粉为主料,以猪肥膘肉、葱花、生芝麻 为辅料制成的一种烤炉酥饼。做法是:把面粉揉成饼皮,肥膘肉丁用白酱油、味精、精盐、五香粉或椒盐、胡椒粉等佐料腌醉做成馅料,包馅时塞进大把葱花,饼面上撒入生芝麻,贴炉烘熟。
面线糊:系以虾、蚝、蛏、淡菜等味美质鲜的海产品熬汤,与面线煮成糊。煮时要掌握好火候,达到糊而不乱,糊得清楚。面线糊,除以海鲜作配料外,还可加鸭血或猪血或以一大串猪大肠加入面线糊中煮烂,使油脂融入其中,大肠也烂熟,再配上油条,炸葱花、胡椒末作为调味,气味更浓烈可口。
火烧豆荚:“火烧豆荚”是村民别有情趣的一种独特小吃。
中秋节前后正是田埂豆饱满之时,在坪上架起一堆火,将田埂豆连杆带荚挂在火上烧熟,剥皮后食之,有一种特殊的田园风味,有谚语云:“火烧豆荚坪,不吃也有名”。 福州濒临东海,属温湿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9.6℃,雨量充沛。3、4月间的福州阴凉多雨,游客可穿羊毛衫、棉毛裤和夹衣;5-9月为夏季,要穿凉爽透气的衣服;10-11月为秋季,穿单衣或薄毛衣就可以了;12月-次年2月为冬季,须穿粗毛衣和呢衣。5-8月常有雷阵雨和台风,6、7、8月则是台风季节,台风过后必有大雨或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