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第三个十年文学

第三个十年文学指从卢沟桥事变到新中国成立的12年,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运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片国土沦陷,全国实际上分为国民党统治区、***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抗战时又称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三大部分。

文学因此形成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同时并存的格局,并生发出各具特点的文学景观。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一般习称“五四”时期的文学。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随后,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呼应文学革命的主张,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通常也叫“左联”时期的文学。

表明文学创作达到了新的思想深度.茅盾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等,还有蒋光赤、洪深、田汉、臧克家、丁玲、张天翼、叶紫、洪灵菲以及“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中国诗歌会等等作家、群体的创作,都显示了左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