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语文教案

古诗词三首语文教案1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七、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是按照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进入诗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风光的美。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拓展了另两首,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更深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在对话中巩固词义。

古诗词三首语文教案2

 两首古诗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在学习课文时,既可以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而不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又可以重点学一首,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一首。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两种教学设计都是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牧童》可以这样安排教学环节: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相信通过这一段导语,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会被大大的激发起来,他们肯定会迫不及待想知道神仙写的诗会是什么样的,这时候我们要投其所好,赶紧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三次朗读,达到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通过以上的三读,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了自己的理解,但是自己的这种理解到底准不准确,这时候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很自然的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这个环节可以分四步进行: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两首诗都是叙事诗,有的融景于事,情感是淡婉的,不是激昂的,所以在读的时候突出故事的特点,突出事情的趣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古诗正确地背诵下来。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下面由学生自学《舟过安仁》。)

  六、课外拓展

 1、课外读读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比如:

 《所见》、《村晚》、《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从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三首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古诗词三首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课时

 2~3节。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1、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2、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古诗词三首语文教案5

 课型: 古诗词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德育目标: 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教学方法 :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正音)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二课时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

 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如: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如: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如: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课件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你理解得真不错。

 (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