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谐音双关的故事

中国的古典诗歌最讲究含蓄美,善于运用汉字的谐音也是营造含蓄美的重要手法。

除了我们都知道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晴”谐音爱情的“情”之外。比较常见的谐音双关字还有莲子的“莲”。

晚唐词人皇甫松就写过这样的词句:“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采莲少女看到了一个大帅哥!少女心不由得怦怦直跳,又不敢表白,就向大帅哥抛过去几颗莲子,莲子的“莲”谐音怜爱的“怜”,古人说“怜”可不是同情怜悯的意思,而是可爱的意思,所以“莲子”即“怜子”,翻译成现代的大白话就是:爱你啊、爱你啊!少女莲子一抛,别人都知道了她内心的情愫,难怪她要害羞半天呢。

再比如说芙蓉花的芙蓉!谐音“夫容”,也就是丈夫的容颜,《古诗十九首》里就有这样的诗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用的就是芙蓉的谐音,表达留守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

又比如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谐音思念的“思”,表达爱情当中至死不渝的相思。

还有中国第一首翻译过来的情诗,春秋时期《越人歌》当中的句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用树枝的“枝”,谐音知道的“知”,表达越人女子希望能和楚国公子相知相爱的渴望:连山上的草木都知道我对你的情意,公子你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呢?

这种谐音双关营造出来的含蓄美,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借字寓意”,当然是汉字特有的魅力。

——杨雨《杨雨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