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句子赏析
林清玄的 散文 一向以?清而不玄?,富含哲理,而深受我们喜爱,同时也深受命题人的重视。下面是我整理的林清玄散文 句子 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林清玄散文句子赏析
《百合花开》赏析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 故事 。这就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执著和坚韧。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如果说与生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美好心愿迈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对的更严酷的考验。野百合是执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 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文坛,林清玄这个土生土长的作家,以其乡土气息、传统情怀、民族意识以及他独树一帜的禅佛 文化 ,成为台湾最为多产而且作品畅销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响他性格和写作风格的母亲。他说,小时候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写一点,与别人分享;辛酸的少写一点,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间里哭就行了。因为人生已经够艰辛了,人家来读你的文章,应该从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则巧妙地将趣味与辛酸结合起来,以趣味抒写辛酸,使人从中?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他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实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所展现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小学语文如何做散文句子赏析
一、意境一致
散文贵在意境。散文中的?意?是指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境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因事明理。这些可寄托作者情思的景、物、事就是?境?。这就是环境与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
小学语文的课文,有很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学作品。老师要抓住这些好文章予以分析,与学生一起领会文章中那幽深美好的意境。课本中描写大自然风光,歌颂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就很多。如,《桂林上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这些优美的文字画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异美,将我们引入了一副神异的 山水画 中。
这时,我们指导学生要融入这美的意境之中,细细体会那美的语言,美的风光,美的山山水水,美的描写构思,从而使学生引发出一种阅读的情趣。此外,《海上日出》、《梅雨潭》等作品,也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祖国河山的美好壮丽,融情于物,情景交融,它们是具有很美的意境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教师不妨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深深体味其中的妙处,并融入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去。
美的作品不但以深邃的意境见长,而且以精美的语言取胜。尤其散文,语言更是流畅生动,清丽怡人。或对偶排比,铺陈挥洒;或神驰万里,天上人间;或议论抒情,神情飞荡。教师要指导学生捕捉文章中进行这些描写的句子和词语,体会其中的感情,领会其中的妙处。
如:《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吃鱼骨、嚼草根献出生命的形象描写;英勇杀敌,拒不投降而跳悬崖的狼牙山五壮士的高大形象的刻画;为了战争胜利而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形象的描写;日理万机,积劳成疾的周感人的展现,都运用了准确入深的语言进行描写。教师找出关键词语,反复诵读。深入赏析,细细品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必须分析课文是如何用美好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去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要反复咏读课文,使学生产生激情,受到强烈的感染,激起情趣,产生强烈的审美愿望。在欣赏玩味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琢磨,把学生带进美的意境中去,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文学作品的意境之美,语言之美。
二、抓住线索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以情动人。所谓?形散?,是指内容散、章法散、笔法散;而?神不散?,则是说题旨鲜明,意蕴通达。不论内容怎样?散?,总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不管结构笔法如何散,总有内在韵味、情趣笼罩着全篇,或清新、或隽永、或华美、或古朴,情趣虽异,归旨却为一。
抓文眼就是抓点,目的是以点带面。要抓准文眼,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自己安置在?情动而辞发?的?点?上,引导学生顺着文路揣摩,循着笔意思索。
然而,单是抓住文眼,还是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切实把握行文脉络。比如:《匆匆》结构也十分单纯,十一个问句是情绪消涨的线索。问而不作答,飘忽而过,既显作品流畅感,也显出诗绪的跳跃性,使形象得以迅速展开。一般诗句为显示情绪的跳跃性,往往别于一般的语言句法结构,不顾语法的限制,省略一些句子成分。《匆匆》的问句,问而不答,而答意隐含之中,这既可启迪读者想象,引起深思,显出它的含蓄美,又合作者情绪的飞快流动,显出诗情跳荡的节奏美来。对于这篇美文,我们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泛泛的附和几声?美?上,而是要求学生真正地潜心阅读,体味作者是怎样表现出美的?是句式的整齐铺排(如开头的排比句,给人一种音乐的节奏美);是修辞的新颖而贴切(日子如轻烟,如薄雾。。。。。。诗意的物象,让人触手可及);是叠词的运用(默默、伶伶俐俐。。。。。。情意的缠绵尽显其中)。在引导学生学习行文时,一方面要指点学生明了本文新颖、精巧、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另一方面还要指点学生把握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即空间线索和感情线索。教学中只有紧紧抓住这两条线索,才能使学生分清层次,理清脉络,领会作者在委婉曲折的协警状物之中所蕴含的深邃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艺术
选入教材的散文多为构思巧妙、用笔神奇的丽篇佳作,其借外在之景,抒内心之情传神地状物,精巧地升华,造成情深意浓的美学胜景与极强的艺术魅力,往往使你沉醉在美的享受中。再加上其朴素而优美,自然而新奇,严谨而洒脱,通通俗而惊人的语言,触及你的灵机,拨动你的心弦,更使你流连忘返。教学中,引导学生精读细研,努力挖掘它的语言精华,掌握它的表现手法,是又一重要任务。
小学 作文 ,往往是不能有条理地组织材料,行文层次混乱,材料安排详略不当。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注意抓住散文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赏析散文精美严密的结构,理清线索,理解散文灵活自由而中心明确的特点,就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散文阅读中,逐渐学会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进行写作。例如《鸟的天堂》一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就十分精妙。该文以时间为线索,先写第一天晚上没有见到鸟,只有大榕树,静静的,这是略写。而第二天早上看到的却是百鸟争鸣纷飞,极尽描写了鸟的羽毛之斑斓和鸟声之婉转,千姿百态,这是工笔,这样将情感推向了高潮,展现了提议?天堂?。该文一静一动,一详一略,一虚一实,互为映衬,张弛有度,形似散而神实聚,先为抑而后为扬。该文真是匠心独运,结构天然,悬念巧设,起伏跌宕。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该文结构上的特色予以赏析,并指导学生在习作中,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经过筛选,确立一条红线,一个中心,组织材料写文章。只要教师引导得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心领神会,写出结构严密,浑然一体的好文章来。
四、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续,是学生获取?精神粮食?的重要途径。阅读各种课外读物,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得发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正是这个道理。在课外阅读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欣赏分析的习惯,聪文章的结构,剪裁的 方法 ,到语言的运用,多种表达手法的运用等,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美的境界。例如,我们在教课文《桂林山水》时,可以在课外指导学生阅读贺敬之诗歌《桂林山水歌》:?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啊,桂林的山来丽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通过课内和课外的对比阅读,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那种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给人一种?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于海?的艺术感受,这样既增添了对桂林山水的飘渺感,又增添了作品的情趣,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品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