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墨的诗句

1.描写黑字的诗句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声声慢》

池鹤八绝句·乌赠鹤

---白居易

与君白黑大分明,纵不相亲莫见轻。

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白居易《黑潭龙》

胡歌

---岑参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不寐

---杜甫

瞿塘夜水黑,城内改更筹。

翳翳月沉雾,辉辉星近楼。

气衰甘少寐,心弱恨和愁。

多垒满山谷,桃源无处求。

边上晚秋

---杜牧

黑山南面更无州,马放平沙夜不收。

风送孤城临晚角,一声声入客心愁。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韩愈

---龙移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韩偓

---夏夜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白居易

---自问

黑花满眼丝满头,早衰因病病因愁。

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李贺《北中寒》

2.体现是人追求人生如墨美的高尚品格的诗句

墨梅

墨梅?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边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一“淡”一“满”尽显个性

——《墨梅》赏析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关于残雪的诗句

如下:

庾楼晓望(白居易)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苹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曲江独行招张十八(白居易)

曲江新岁后,冰与水相和。

南岸犹残雪,东风未有波。

偶游身独自,相忆意如何?

莫待春深去,花时鞍马多。

南龙兴寺残雪(白居易)

南龙兴寺春晴后,缓步徐吟绕四廊。

老趁风花应不称,闲寻松雪正相当。

吏人引从多乘舆,宾客逢迎少下堂。

不拟人间更求事,些些疏懒亦何妨。

辽西作(崔颢)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4.有谁知道关于\"黑\"的诗句

唐 - 曹唐 - 勖剑

年代:唐

作者:曹唐

题目:勖剑

内容:

古物神光雪见羞,未能擎出恐泉流。

暗临黑水蛟螭泣,潜倚空山鬼魅愁。

生怕雷霆号涧底,长闻风雨在床头。

垂情不用将闲气,恼乱司空犯斗牛。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卖炭翁

内容: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