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野菜
早上,把母亲做好的苦菜切碎,装在藏青色的瓷盘,墨绿的叶子配着爆香的芝麻,翠绿的小葱花,用小磨香油一拌,只一小口,一下子就将我拽入了家乡的春天。在家乡的田野上,那些种类繁多的野菜,于微风中,一个个正抽芽吐绿,这嫩嫩的绿蔓延向一家家的饭桌,令寻常的烟火生活充满丰富的诗意。这无味之味,最是令人心醉。
在家乡,田野是天然的粮仓和菜畦,一波一波的野菜会跟随节令,一茬一茬的长叶,与那一树一树的花开呼应着,让人鼻息芬芳,唇齿留香。儿时的我们不知疲倦地奔跑在这生机盎然的田野上,随手摘一朵小花、一个豆角,甚至挖一条留着奶汁的细根就是我们津津有味的零食。
从立春开始,土壤的内部已在悄悄发生变化,从田埂上走一走,在向阳的地方,蒲公英已经冒出来,星星点点的绿,忽然一下子就洗亮了人的眼,将灰白的世界推出很远。夜里,不知何时下起了细小的雨,沙沙地落在窗上。清早起来,柳色新染,折一枝柳笛吹着,提了藤编的小篮,清新的泥土气息,润湿的空气直沁心脾,一路走过去,草尖上的露珠跳起来,裤脚上就沾了水气。在一片长满蒿草的斜坡上,地皮菜肉乎乎地贴着土地,黑黑的,柔嫩的,薄薄的,一团团依偎着酣睡,轻手轻脚将它们收进篮子。进得家门,打来一盆清水,将地皮菜挑拣干净泡入其中,清洗数遍捞出沥水。这一刻,母鸡正在它的窝里准备生蛋。耐心等一会吧!香喷喷黄澄澄的地皮菜炒鸡蛋就是这个春天最早的馈赠。
杏花开罢,南山上的杨树叶子就长出来了,这是一种小叶杨,远远望去,绿意盎然,叶子刚刚舒展,正是好吃的时候。约两三同伴,扛着装了长柄的镰刀上山,站在树干处,将镰刀勾在杨树的细枝上,用力往里一拉,“咔擦”一声杨树枝就被削断落了下来,坐在绿意滋长的草坡上,双手翻飞,叶子一片片落入布袋。回到家,打来清水淘洗干净,生起柴火,将叶子放入沸水焯一下捞出放入凉水泡着。饭时,捞一些出来挤干水分,切细碎状,放点佐料,简单一拌,一盘青青的爽口杨叶菜就做好了。
梨花开得正好,一小块地里,野蒜长得密密麻麻,母亲刨,我捡,很快就刨了一小捆。带回家,剥去外皮,洁白的蒜根,修长的绿茎,指尖沾满辛辣之味,顿时,七窍通透。用清水洗净,切碎。取一碗面粉倒入盆中,打入一颗鸡蛋,放入野蒜碎,加水搅拌成糊状,电饼铛已加热,涂油,将面糊舀入摊匀,随着火力,蒸汽冒了出来。倒一小碟醋,醋中放入几片香菜,野蒜煎饼做好了,一面金黄,一面嫩白,卷一卷蘸醋,顿时,口舌生津,馋涎欲滴。
五月,门边的槐花开了,蓝天下,浓密的椭圆形叶子间,一串一串悬下来,空气浓郁,清甜。搬来木梯,拽着树枝,挑那些含苞的槐花,手法轻巧,一串一串地摘。将槐花过一下清水洗去浮尘,捞出沥干水分。蒸,炸,炒,凉拌,槐花的吃法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偏爱,任你发挥。这个时候,你大可任性,但是,无论什么做法,这份甜美会在你一口吃下的同时,进入记忆,伴随一生,无论将来身在何方,想起那一缕槐花香,就会记起年少时纯美的时光。
灰菜,又名白藜,长在家乡的田野,荒地,路边,房前屋后。犹记得小时候,母亲下地回来,抱着一捆灰菜,放在枣树下的红石板上,把灰白的叶子摘下来,清水洗净,在开水中焯过捞出,于石板上淋水揉搓着。母亲说,灰菜碱性大,要揉出汁液去除碱性。将搓好再次洗净的灰菜挤干水分切碎,母亲开始拌馅。我坐在枣树下翻看小说《青春之歌》。不一会儿,一只烤得金黄的花边菜饺就放在了面前的盘子里。“趁热吃!”母亲叮嘱我。一口咬开,小麦面粉的香,绿绿的菜,白白的粉条,金黄的鸡蛋,所有的香气裹挟在一起直逼味蕾。
初夏,在家乡的田间,路旁,苦菜一片一片贴地生长,锄地回来,捎几把苦菜,摘干净焯水捞出,泡入凉水中,即取即食,凉拌苦菜杏仁,切碎拌肉馅包饺子,都是很好的吃法。百度查询,苦菜,属菊科,其性平味微苦,具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矿物质,有改善肠胃炎、舒缓皮肤炎的功效,可以排除体内湿热之气,治疗青春痘,改善睡眠。苦菜,亦菜亦药,这奇特的植物。
想来,本就有许多的植物属于中草药,在家乡的田野上,它们跟我一起生长,我对它们司空见惯,并不觉其珍贵,只当寻常一物,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信手采来就是一盘佐餐的小菜。而正是这些小小的植物,一株,一棵,伴随着我的生活。还有那些不知被多少双脚踩过,依然朝着阳光生长的蒲公英,车前草,小蓟,苍耳子,它们是多么平常,却是那般坚强,它们是一副中药方不可忽却的成分,也是我年少记忆里最贴切的草叶花茎。它们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有着一样的品性,越挫越勇,百折不挠,朝着阳光顽强生长。
这些生长在家乡田野上的植物,春风一吹,开始滋长,为那些在田野上奔跑的孩子长出了美味佳肴,也在他们的骨子里长成家乡特有的滋味。每一个离开家乡的孩子,舌尖的味蕾布满乡愁的神经,这最熟悉的味道,牵绊着浓郁的乡情,成为一生的怀念与追寻。
作者简介: 赵秀红,山西武乡人。热爱诗歌与散文的小女子,用心寻找一份灵魂的纯净,用笔书写一份生活的本真,创作诗歌与散文作品300余篇首,发于报刊、文学网站。曾荣获“太行精神颂”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