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新生代诗歌

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什么?

一。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 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怎样对后世文学产生影响

/s/blog_56e68d980100iapt.html

中国神话传说以其广博精深的意蕴,生动活泼的表现力,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其中,对诗歌和小说的创作影响尤为明显。如: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大雅·生民》写周民族始祖后稷诞生的种种神异经历,母亲生他时太顺,被认为是不祥扔掉了。扔到小巷有牛羊庇护,扔到森林,恰遇伐木工人,扔到寒冰之上,大鸟羽覆盖了他,大鸟飞去,他大声啼哭,哭声响彻云霄。

屈原《楚辞》《离骚·天问·九歌》亦充满神幻色彩,上天入地、驰骋想象。

战国时的《庄子》一书中不少寓言就是根据神话改编的。如《逍遥游》中的鲲、鹏就是《山海经》中北海神兼风神禺强的化身。藐姑射也是《海内北经》中的“姑射国”。

汉代的赋体,如曹植的《洛神赋》就采用洛水女神宓妃的形象素材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创作。

东晋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组诗之九《夸父诞宏志》、之十《精卫衔微木》

盛唐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梁甫吟》等。

晚唐诗人李商隐《 瑶池》诗云:“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就是对神话意象的妙用。

小说采用神话作素材的也很多,它主要是借助于神话的奇特的想象,利用神话形象或神话情节进行再创作。如唐代李朝威的小说《柳毅传》,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爱情神话。明清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重塑,达到了此类文学的最高点,其代表作为《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以及他们的腾云驾雾、七十二般变化成了中国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故事之一。从孙悟空身上,我们不难看到“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额”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以及淮涡水怪无支祁的影响。此外,如《聊斋志异》、《镜花缘》、《封神演义》、《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

近现代小说中也有不少利用神话故事进行创作的作品,如新文学的旗手鲁迅在创作中常常采用神话化素材,特别是《故事新编》中的《补天》、《奔月》、《铸剑》、《理水》四篇,完全是选取神话题材来进行写作的。在《补天》中,他通过女娲的创造活动,表现了民族精神中不倦的创造伟力;《奔月》通过羿的英雄末路,表现了战士在无用武之地时的寂寞与悲凉;《铸剑》讴歌反抗的英雄;《理水》则赞颂民族的脊梁。他的这些作品,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中最早的“寻根文学”。郭沫若是一个具有强烈神话意识的诗人。他对古代神话有一种近似宗教般的崇拜,曾说:“神话是绝好的艺术品,是绝好的诗。”(注:郭沫若:《神话的世界》,《文艺论集》,上海光华书局1925年。)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随处可见被赋予了浓烈感情色彩的神话意象,如凤凰、天狗、颛顼、***工等等,他将自己的代表作诗集取名《女神》,反映了他对神话的情有独钟。

除了鲁迅和郭沫若外,茅盾、周作人、郑振铎、闻一多等人也从各个不同角度,对神话产生了浓厚兴趣。如郑振铎借用希腊神话故事写作的一些短篇小说,沈从文描写湘西风土人情的小说系列,吴祖光的剧本《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等。其中沈从文小说中运用神话素材的方式,较以前又有发展,他不是简单地采用、改编或重写某个具体神话的情节或意象,而是另辟蹊径,在诸多民间文化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一种综合性的重构和再造。在故事的表层结构之下,潜藏着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例如有的研究者发现,在《边城》中,就埋藏着求仙原型、难题原型和命运原型,并运用了拟仙、三角和循环三种叙事模式。(注:李继凯:《民间原型的再造——对沈从文〈边城〉的原型批评尝试》(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年第4期。)这种新的运用神话素材方法,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

还有如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贾平凹的《古堡》、郑义的《老井》、郑万隆《异乡异闻》等等,都是随处可见神话的踪迹。

另外,中国戏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是始终受到神话这种理性精神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戏曲审美上的神奇又与中国的神话精神有一种血肉联系。幻想孕育了梦境和神话,也可以说孕育了中国戏曲。我们知道,戏曲文学是戏曲艺术的基础,而唐代的变文与传奇小说是戏曲文学发生的基础;变文最初是由佛教寺院以通俗故事宣传经义发展而来的,然而有些变文即设想虚幻,是一些神怪的故事,因而大都与神话有关(传奇小说也是从继承我国古代志怪小说发展而来的)。中国戏曲作家历来专情于梦,执著于梦境的描写,譬如,《西厢记》的草桥梦,《梧桐雨》的秋雨惊梦,《汉宫秋》的孤雁惊梦,《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梦见情人,还有那《黄粱梦》、《蝴蝶梦》、《扬州梦》、《升仙梦》、《云窗梦》等等。梦境是借助于形象的传奇化特征与实境联接,统一于形象,是现世、伦理在戏曲中的理性表现。我们看到过《窦娥冤》窦娥鬼魂的出场托梦,把一个不屈的人物个性再作深化;《西蜀梦》也有张飞鬼魂托梦,把一个义烈、勇猛、死也不忘复仇的张飞形象再次塑造;还有那《云窗梦》的月莲忆旧;《蝴蝶梦》的包公梦蝶;《昊天塔》的令公托梦等等,无不是运用梦境来体现一种神话精神——“幻想——实践”精神。梦境中的形象塑造,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和描写的自由。梦境可以跨越死生,超越时空,极尽地宣泄悲喜之事。比起实境,梦境是神话的演变,更能深刻地展现人物的深层心理。

现在时下比较流行的网络小说中随处可见神话传说的影子。比如红极一时的网络小说《诛仙》,其中就描绘了古代神话中的“朱雀”“玄蛇”“饕餮”。网络小说的创作者更借鉴古代神话传说的神与仙,妖与魔的差别,将自己的创作分门别类,或称玄幻小说,或称修真小说。其中优秀的作品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对青少年读者具有超强的吸引力。

当然,神话对影视作品的影响也是有目***睹的,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以神话题材进行创作的连续剧。如,根据董永与七仙女的神话故事改编,台湾偶像剧“一姐”林依晨携手新生代人气偶像胡歌演的大型上古神话电视连续剧《天外飞仙》;中国大陆版的《星光灿烂猪八戒》、《宝莲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香港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封神榜》、《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等等。尤其是《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把众多的神话人物集中在一部剧中而又不显得混乱,实在难得。

古代神话传说对风俗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男左女右”一说始于盘古:盘古开天辟地后身体发肤化为宇宙万物,其中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而日为阳月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因此便有了男左女右的说法。再如过“年”、“乞巧节”、“清明节”、“舞龙灯”等莫不于神话传说有关。而这些风俗又反过来影响着文学创作,使得一些文学作带很深厚的地方特色和浪漫主义色彩。

古代神话传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古代神话与传说是浪漫主义的源头,而我们在现实主义作品中也往往能看到神话传说的影子。可以说古代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学创作的起源。古代神话传说也不仅仅只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它更影响着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建筑也受到了神话传说的影响。这些综合起来便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人文特色。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依托。它必定会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