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歌及其中的历史信息
1,《悲陈陶》唐代: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白话文释义: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
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
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
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历史信息: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
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非常惨烈。
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2,《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话文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历史信息: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3,《无家别》唐代: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白话文释义: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
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
活着的没有消息,死了的已化为尘土。
因为邺城兵败,我回来寻找家乡的旧路。
在村里走了很久只见空巷,日色无光,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
只能面对着一只只竖起毛来向我怒号的野鼠狐狸。
四邻还剩些什么人呢?只有一两个老寡妇。
宿鸟总是留恋着本枝,我也同样依恋故土,哪能辞乡而去,且在此地栖宿。
历史信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
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白话文释义: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历史信息: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5,《夏日叹》唐代:杜甫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
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
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
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白话文释义:夏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中午时太阳正当头顶, *** 辣的。
太阳晒透厚厚的土地,酷热难熬,能有什么法子释放这难忍的闷热?上天久不打雷降雨,莫不是号令反常了?即使降雨也无法滋润万物,因为田地都已经干得尘土飞扬了。
飞鸟、池鱼皆因干旱和酷热而死了。
万民仍然流离失所,举目望去,田园一片荒芜。
黄河以北大片地区都变成叛军的巢穴。
动乱使人想起幽蓟二郡,唐王朝的军队如今在哪里呢?我忧心如焚,吃不下,睡不安,心情很不舒畅。
抚今思昔,叹当朝没有贤臣良相。
历史信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华州及关中大旱,造成严重灾荒,灾民到处逃荒,流离失所。
杜甫从洛阳回到华州以后,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
这一年夏天他写下《夏日叹》一诗,明确地表达了这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