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柏生人物简介

刘柏生

刘柏生,人名。有职业作家刘柏生(1939-)笔名屯夫、木白。男,辽宁岫岩人。中***党员。1979年调牡丹江市文联,后历任牡丹江市郊区广播电台编辑、记者,牡丹江市文联刊物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及文联副主席,副编审、《牡丹江文学》主编。牡丹江市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主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理事。现为牡丹江市作协名誉主席、黑龙江省作协名誉委员。还有湖南省邵阳市公路局局长刘柏生;革命烈士刘柏生;江西省宁都县县四中党支部书记刘柏生等。

中文名:刘柏生

别名:辽宁岫岩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9年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牡丹江市第一中学

主要成就:黑龙江省作协名誉委员

代表作品:《春姑娘》、《护堤柳》、《新苗》

人物简介

刘柏生(1939-)笔名屯夫、木白。男,辽宁岫岩人。中***党员。职业作家。1957年毕业于牡丹江市第一中学。1957年赴牡丹江市郊区沿江乡插队务农,1979年调牡丹江市文联,后历任牡丹江市郊区广播电台编辑、记者,牡丹江市文联刊物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及文联副主席,副编审、《牡丹江文学》主编。牡丹江市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主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理事。现为牡丹江市作协名誉主席、黑龙江省作协名誉委员。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计二百百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新苗》、《痴情女》,中篇小说《春姑娘》、《护堤柳》;电影文学剧本《鸡场的冬天》,电视剧剧本《娇女包棚》(已录制播出),短篇小说《第一次当队长》等34篇、《锄头的故事》,散文《八月常相思》等28篇,评论《拉车与看路》等9篇,诗歌《天光照地火》、《春晓》等140余首等。曾于1965年被选为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

其他信息

与刘白羽的师生情

1965年夏季,刘白羽到黑龙江哈尔滨视察工作,得知牡丹江农民作家刘柏生。在《北方文学》上发表短篇小说《第一次当队长》,写得不错,他非常感兴趣,便当即决定去见他。

8月下旬这天,刘白羽在作协分会和牡丹江市委领导的陪同下。驱车到牡丹江市郊生产队与刘柏生会面。日前,刘柏生听说这件喜从天降的事时,几乎惊呆了。他受宠若惊,激动不已。那时,刘柏生刚刚步入文学大门,在写作上正处于"激情有余,方法不足"的坎儿上,若能有大作家指点,那正是求之不得的万幸!刘自羽,这是多么熟悉的名字啊!他在中学读书时,就读过他的名篇《火光在前》、《长江三日》。做梦也没想到,这位大作家能到这儿来!这时,他那种虔诚的崇敬、意外的惊喜和有点胆怯等等。都充塞了他的心头,使他夜不能寐。

这天上午,刘自羽在市郊生产队的俱乐部里神态安详而气度优雅地与刘柏生交谈。他见刘柏生心绪紧张,便故意说笑,缓和气氛。他指着俱乐都的讲台问:"小刘,你当队长那天。就是在这上面发表就职演说的吗?"

刘柏生红着脸说:"我备好的讲稿,到台上一下子都忘了。"刘白羽边参观生产大队环境。边谈着。最后他提议说:"小刘,到你家看看。"他们走过一程尘土飞扬的路,来到刘柏生家那低矮简陋的两间土屋里。刘白羽边看边关切地问:冬天冷不冷?火墙烧什么?在家里谁做饭?什么时间写东西?有书读吗?等等。最后,因没能见到柏生爱人(他爱人劳动去了)而感到十分遗憾。

晚上,刘白羽邀柏生在宾馆***进晚餐。饭桌上,刘自羽知道他年轻又干体力活,饭量大,怕他吃不饱,便风趣而亲切地说:"小刘,咱是一家子。都姓刘嘛,你别拘束。吃饱啊!"说着将一碟碟炒菜推到他面前。

刘柏生第一次到大宾馆。一两一碗的米饭,两口就下肚,小白馒头像牛眼睛似的一口一个,真不好意思再多吃下去了。刘白羽见他碗里空着,便关心地说:"这碗太小了,不适合年轻人用。"说完又将自己这碗米饭递过去,说:"来,把这碗也消灭掉......"

这顿饭,以茶代酒。这里没有世俗的繁文缛节,也没有频频的碰杯,有的是同志的真诚和师生的纯真情谊。吃罢晚饭,在房间里与柏生促膝长谈,柏生谈生活感受,讲《第一次当队长》短篇小说的构思和写作过程。最后,刘自羽向他提出希望:首先要当好党员做好党支部书记,然后再当个好作家。只有热爱事业,创作才有出息。他们交谈五个多小时,直至深夜。还谈兴未尽。

这年秋天,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年文学作者积极分子大会上,刘白羽又与刘柏生长时间交谈,并带他会见日本作家朋友中岛藏。同年底,《人民文学》11月号头题发表了刘白羽推荐的刘柏生的《第一次当队长》等两篇小说,和他热情洋溢的评论(写在两篇小说的前面>。当时,在全国引起反响。一个月工夫。刘柏生收到三百多封赞扬信。激动得他整日处在兴奋状态之中。这之后,刘柏生的写作也有了明显的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