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长恨歌》原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教学步骤:

 一、赏析指导

 以意逆志: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孟子的原话中,?文?,指文字,指单个的字、词。?辞?指辞句。

 东汉赵岐:人情不远,以己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

 朱熹: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当以己意迎娶作者之志,乃可得之。

 历来有学者主张把孟子提倡的?知人论世?的方法同?以志逆意?结合起来。例如,王思任:?善作诗者,必起于知诗;善知诗者,必起于知人。?

 王国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不能解者,寡矣。?

 知人论世:

 孟子原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尚?同?上?。尚友就是于古人为友。

 这被称为一种?作家批评?或者?传记批评?,现在此很多人反对这种阅读的方法。例如英国现代最重要的诗人艾略特就认为:?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不应当着眼于诗人,而应当着眼于诗篇。?

 衍生话题:?因人废言?与余秋雨现象。

二、导入

 复习《琵琶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

 三、背景介绍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四、白居易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因心境消极和健康原因,他不愿再为官了。60岁时,儿子阿崔夭折,这对诗人又是一打击,73岁时,曾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楫。卒年75岁。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他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南北奔走,备尝艰辛。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还写过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这些诗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

 贞元十六年(800),29岁的白居易以第四名及进士第,结识元稹,遂成莫逆之交,他们被后人并称为?元白?。32岁步入仕途,被授校书郎。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因得罪当时的宰相李吉甫,白居易不幸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后来曾被贬为江州司马。为避嫌消灾,也为消解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并且开始信佛,寻找精神倚托。虽则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他仍政绩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任杭州刺史时曾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把这个湖堤命名为?白堤?。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五、作者作品

 1.作品概述

 白居易前期的政治思想以?兼济天下?为主,写下了大量政治讽喻诗。但贬官江州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从?兼济天下?转为以独善其身为主。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贡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要以情动人,诗歌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观点。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诗风浅切平易,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六、背景介绍

 (一)写作背景

 1、历史上的李、杨爱情故事

 帝王之爱--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历代帝皇,后宫佳丽三千,很难说有真正的爱情。但唐明皇和杨贵妃却给我们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文治武功,精通音律。在位二十余载,呕心沥血,且喜塞外风清万里,民间粟贱三钱,太平世界,胜于贞观之年。便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每日笙歌宴乐,快慰平生。在宫廷宴乐中,他发现跳霓裳羽衣舞的杨玉环非但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艺术禀赋极高,便将她纳为贵妃。

 李隆基从此不早朝,与杨玉环日日游宴。春暖花开,他们到骊山踏青。唐明皇在华清池赐浴,以此地特有的温泉水,洗尽杨玉环的民间凝脂,使之具有贵族气息。

 在渔阳节度使的安禄山造反,危及皇帝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杨玉环挺身而出,甘受白绫,做安史之乱的替罪羊。她与唐明皇诀别,唯一的要求是把她葬在梨树之下。她以自己的死,换来了御林军继续前进。

 数年之后,安史之乱平息,但唐朝从此由盛而衰,历史发生重大转折。李隆基下野,立太子为皇。失去皇帝的权力后,人性在他身上复归,爱情变得更加贞洁起来。他日夜思念杨玉环,检讨荒淫误国以及往日种种过失,浩叹人生不能两全。他以神思,上穷碧落下黄泉,追寻杨玉环的幽灵而不可得,遂请来杨贵妃的画像作祭。他老泪纵横,昏然谁去------恍惚间,到了月宫,去叩杨玉环的门环。可见唐明皇对杨贵妃是如此痴心。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还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描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真挚的爱情。

 2、横向比较:文学史上以李、杨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很多,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等。

 (二)创作缘起

 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七、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1.学生速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

 2.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第三部分: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第四部分:自?临邛(qi?ng)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hu?n),对李思念不已。

八、分析赏读课文

1、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

 参考: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梨花一枝春带雨?写出了杨贵妃的凄美,哀怨。

 2、白居易是在杨玉环死后大约50年以后写的《长恨歌》,他当然没有见过杨玉环,不过,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见过杨玉环的,并且也写了描写贵妃美貌的诗歌,这个人是谁呢?(李白)

 出示李白的同样脍炙人口的《清平调》三首。

 问:李白和白居易写杨贵妃的美貌有没有***同点?

 学生说,师总结:李白也好,白居易也好,他们写杨玉环的美貌都不是正面实实在在地描写,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国色天香,绝世姿容。两位诗人都是从虚处落笔,把人比喻成花,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正如同宋玉描写东家之子之美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也不知道东家之子长什么样,也只知道是美。而这正好是老庄推崇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而这就是?大美无形?了。

 3、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等。

 师小结: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人。殊不知,爱美人更应该爱江山,江山不保,美人安在?所以,爱美人更应该爱江山。爱情是敌不过政治的。在他们缱绻于温柔富贵乡时,却不知一场劫难迎面而来,猝不及防。中国一个最辉煌最伟大最强盛的王朝就此衰败,从此一蹶不振。

 4、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学生寻找,谈论。比如赏析?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赏析?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想到以前的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而现在的形影相吊,情何以堪?有赏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此处注意提醒学生,萤火虫这个意象象征什么,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说木叶》里提到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萤火虫,古人认为是腐草里生长的,生长在坟墓荒草旁,这里用到这个意象暗示了什么?唐玄宗此时不仅已经失去了手中的权力,而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变相软禁起来,他住的地方有萤火虫说明他的孤独凄凉。而后面,?孤灯挑尽未成眠?,又暗示了什么呢?唐玄宗在彻骨的思念中整夜无眠,?世界睡着了,他还醒着人世间最痛苦的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他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给他的惩罚,佳人已去,寡人还在,可寡人这条命要来又有何用?在这里,作者反复渲染,层层铺垫,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悲伤落寞,凄凉孤苦,辛酸无奈。

 问:?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怎么可以联系在一块?

 先让学生思考,再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句诗就是说,春天花开的时候,秋天叶落的时候,唐玄宗都在想念杨贵妃,每一个花之晨,月之夕,唐玄宗也都在想念杨贵妃,总之,他就是无时无刻,时时刻刻都在想她。

 问:?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怎么理解?

 君王掩面,你揣摩一下唐玄宗的心理,他为什么掩面?我们马上会想到李商隐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他恨哪,恨自己的无能,堂堂天子竟然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恨臣子的无情,要逼死他心爱的贵妃,恨安禄山的无义,自己曾经那么信任他!可是,他能做什么呢?唯有?掩面?而已,而已!?回看血泪相和流?,心中的痛啊,真是汹涌澎湃,?当年七夕笑牵牛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当年的山盟海誓,如今随风而逝,已经变成了一个残酷的冷笑话,是他自己亲手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上黄泉路的!太讽刺了,太戏剧化了,?一开始相信的是伟大的爱情,到最后,无力地看清强悍的是命运。?

 所以,后面描写唐玄宗对贵妃的思念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痛心,一种内疚吧,正因为这样,这痛才那样痛!这苦才那样苦,唐玄宗的世界不是开始下雪,而是早已冰封。

 5、 文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杨贵妃的痴情?

 学生找,然后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九、分析主题

 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1:?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生乙: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

 2: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

 3: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憾、惋惜。

 4:诗人、读者不仅为爱情悲剧而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

 教师总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

 (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

 提示: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着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

 其次还应注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评论《长恨歌》的主旨,必须顾及这一点,因为它是我们分析、理解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的必要前提。

 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对李、杨之娱乐误国,作者显然是意在批评而语含讥讽的,这从?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等语句中可明显看出。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讽刺转向怜悯同情。这从?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转蛾眉马前死?、?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到此踌躇不能去?、?不见玉颜空死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等等等等大量饱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获得非常明显而强烈的感受。诚然,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但是,作者的谴责自有其立足点,那就是李、杨的任意纵情,不仅贻误国事、危害社稷,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为了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朽(尽管诗歌在客观上有此认识作用)。否则,作者何必花费那么多的笔墨着意铺写渲染李、杨两人的绵绵长恨?即使按?讽喻说?论者的说法,这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曲地讽刺?,那么,至少第四部分的整段描写就大可不必;而作者亦无须在字里行间倾注如此明显而又深切的同情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学生若回答不出来,就请他们看第一单元的说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告诉学生,我们在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时,也应该要知人论世的,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虽然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初衷是?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在诗歌的前半部分,他对唐明皇的荒淫无度作了讽刺和批判,但是,写着写着,因为他自己的爱情经历,因为他也经历过一段绝望的爱情,所以到后来,就变成了对唐杨爱情的同情,到最后就变成了对唐杨爱情的歌颂。

 教师投影相关资料: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贞元一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这首《潜别离》诗中,白居易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千百年后,依然让人不忍卒读。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他把自己的爱情悲剧渗入到诗歌中,因而让唐、杨脱离了历史原型,重新加以艺术的加工和改造,赋予了唐杨更广阔的更美好的内涵。唐不再是那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形象,杨也不是传统的充当祸水的红颜,他们的爱情被美化了,被拔高了,从而具有了更普遍的价值,成为了人们对世间真爱的执著追求的颂歌,也正因为这样,这首诗歌才获得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爱情永不凋谢的经典。

十、《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1.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在形式上采用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使音韵更和谐浏亮,婉转动人。后人称之为?长庆体?。

 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①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的结合,使长诗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

 ②运用开合起伏的手法,使情节跌宕腾挪,富有变化。

 3.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①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②杨玉环: 美貌和忠贞

 3.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结合诗歌二、三节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分析诗歌情与景的特点。

 这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总结: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婉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引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还有?多主题说?的,投影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