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法家,如果你不懂诗词,那你怎么写书法都是白搭

这里所说的中国书法与中国古典诗的关系,不仅仅是指书法作品书写的内容是诗作。书法作品的内容,除了“书碑”等特殊情况外,一般说,其内容要精炼、含蓄,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书美与诗美同呈,更加深了书法作品的艺术意蕴。为此,中国古典诗歌之受书家青睐就成了情理中之事。但这是一种表面上的联系。当代著名书画家李苦禅先生在谈到诗、画关系时曾日:“文人画高就高在以诗作画,以文采领画”,“要以诗词歌赋的胸襟去作画,不仅仅会在画上题诗就算有文学修养了”(《风雨砚边录》)。此论非常精辟,用于书法亦完全相通。

要以文采领书,以诗之胸襟作书,这自然要求书者的胸中有“墨”,有文采,有诗,书家同时也是诗人。或者说,书家至少是一个努力学诗、读诗的诗歌爱好者。古往今来,似乎找不出一位书法大家而不通晓诗章者。

晋,唐时著名书家王羲之、颜真卿有诗作留世,只是书名太盛而掩盖了诗名;而一代大诗人如李白、贺知章、白居易、杜牧、陆游”·…等,从留存的诗札、书迹看,称他们为“著名书家”也无愧色,只是诗名太盛而掩其书名。宋代大书法家苏、黄、米均为大诗人,他们留世的著名书作,多数是自己的“诗札”。元代的赵孟顺,明代的唐寅、文征明、徐渭、董其昌,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再到于右任、齐白石、潘天寿、沈尹默、沙孟海、林散之及至当今的赵朴初、启功等等,均为集诗书(有的还兼画、治印)于一身的书法家。这是中国书法本身的一大特色。其道理也很简单。

书法与诗均是“寄情”的手段,是一种“内在的显示”。诗重意境,书法也有意境。书法创作者也都希望自己的书法有一种高雅、脱俗的意境。胸无点墨,胸无诗才,其书很难是“文采”的自然流露,正如人们常说的缺少“书卷气”。就艺术的产生和功能来说,诗、书、画木身就是相同的,在创作与欣赏上时常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一个作者,吟出的诗,画出的形神,写出的点画,均是突破了空白,创始了形象,从这一笔迹,流出万象之美,也就是人心内之美。

因为是出自同一个“主体”,或者说是一根藤上的瓜,虽为不同的艺术门类,亦能在艺术意蕴和氛围上相互渗透,相互促成。

书家善诗,佳书又是自作诗章,当然是人生乐事;诗人也有一笔好书法,同样令人欣喜。这也是古代杰出的书家同时是诗人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