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39回读后感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先分析一下这回的回目,比较有意思.这个回目很好的概括了本回的情节."村姥姥"指的就是刘姥姥."信口开河"可以说明刘姥姥是一个很有交际能力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刘姥姥一顿胡编乱造,竟然可以让"情哥哥偏寻根究底'."情哥哥"就是宝玉.而且根据文中的内容我们知道.刘姥姥的"信口开河"取悦了贾母,得到了贾府实际最高领导人的认同.并且因此得到了进大观园的机会.刘姥姥出色的交际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下面来具体说说文中的内容.第一段末写了这么一句话:

李纨揽着他笑道:"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命却平常, 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喜欢红楼梦的人很少有人不喜欢平儿的.虽然平儿对于王熙凤来说很重要,但李纨的这句话写出了平儿的真实境遇.平儿也是薄命人,也只是封建制度下男人的玩物,这种遭遇可悲可叹.

接下来的一段中有一段话可以说明平儿对于王熙凤的重要性.

李氏道 :"嗳哟!这硬的是什么?"平儿道:"钥匙."李氏道:"什么钥匙?要紧梯己东西怕人偷了去, 却带在身上.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 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 "

平儿就是王熙凤的"一把总钥匙',这话的确不假.纵观红楼梦全书,王熙凤的多少事情都是在平儿的一手操办下得以实现.平儿就是王熙凤指令的实际执行人.而且平儿为人宽厚,颇得贾府上下人的称赞和喜欢,王熙凤派平儿执行自己的计划,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为她减轻了压力.

这段还写了红楼梦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丫头:鸳鸯.

李纨道:"大小都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 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他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 老太太那些穿戴的,别人不记得,他都记得,要不是他经管着,不知叫人诓骗了多少去呢.那孩子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说好话儿,还倒不依势欺人的."

曹雪芹这样写很妙,让李纨作为叙述者,话锋一转,就涉及到了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丫头,并迅速的让平儿和鸳鸯在读者的心中有了个整体印象.而且是好印象.可见曹公本身是带着同情和欣赏的眼光来描写这两个女子的.曹公的描写中略含叹息之意.可以很好的和读者产生***鸣.

接下来有一段话以平儿的口来叙述王熙凤.对这段话我的想法是王熙凤判词中的第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

平儿悄悄告诉他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袭人道 : "难道他还短钱使,还没个足厌?何苦还操这心."平儿笑道:"何曾不是呢.这几年拿着这一项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 只他这梯己利钱, 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

紧接着的一段话比较有意思:

平儿答应着,一径出了园门,来至家内,只见凤姐儿不在房里。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坐在那边屋里,还有张材家的周瑞家的陪着,又有两三个丫头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众人见他进来,都忙站起来了.

这段话看似普通,却可以看出刘姥姥的精明.之所以这么说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是先见到的平儿,这次是先见凤姐.所以说刘姥姥在交际上是很老练的.脂批庚辰本是这样批注的:妙文!上回是先见平儿后见凤姐,此则先见凤姐后见平儿也。何错综巧妙得情得理之至耶?曹雪芹的文笔之妙可见一斑.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有一句话写得很好.体现了平儿为人之聪明伶俐和曹公文笔的细腻.

平儿因问:“想是见过奶奶了?”刘姥姥道:“见过了,叫我们等着呢。”说着又往窗外看天气,说道:“天好早晚了,我们也去罢,别出不去城才是饥荒呢。”

脂批是这么批注的:写平儿伶俐如此。是八月中当开窗时,细致之甚。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已经有很多回没有写贾琏了.而且大家回想一下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的时候是没有见到过贾琏的,下面的一段话借平儿之口提到了贾琏,顺便也让刘姥姥多见识了一下.文章写得确实很妙.

平儿道:"你们倒好,都商议定了,一天一个告假, 又不回奶奶,只和我胡缠.前儿住儿去了,二爷偏生叫他,叫不着,我应起来了,还说我作了情.你今儿又来了."

接下来就是刘姥姥见贾母的片段了.在这里节取一些写得很好的文字来分析.

平儿等来至贾母房中,彼时大观园中姊妹们都在贾母前承奉。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并不知都系何人。只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一个丫鬟在那里捶腿,凤姐儿站着正说笑。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贾母亦欠身问好,又命周瑞家的端过椅子来坐着。那板儿仍是怯人,不知问候。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我结合脂批分析一下.第一句话就很好.注意宝玉也在这里.然而曹雪芹却写的是"大观园中姊妹们都在贾母前承奉".把宝玉也归入了女孩子一类了.行文很好,说明了宝玉和青春女性的亲密关系.然后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对贾母进行了一个扫描,这个也很精彩.注意具体描写,王熙凤是"站着正说笑".这就很精彩了.在刘姥姥心目中(未见贾母之前),王熙凤是相当尊贵的人,然而在这里却写她站着,刘姥姥也算章了见识了.而刘姥姥给贾母请安一句也很经典.在这里我就摘抄脂批来说好了:庚辰双行夹批:更妙!贾母之号何其多耶?在诸人口中则曰“老太太”,在阿凤口中则曰“老祖宗”,在僧尼口中则曰“老菩萨”,在刘姥姥口中则曰“老寿星”者,却似有数人,想去则皆贾母,难得如此各尽其妙,刘姥姥亦善应接。.这段话中最后一句 "那板儿仍是怯人,不知问候"的"仍"字也用得极妙. 可见在前面的描述中板儿 也一定是这个样子.

接下来的部分就是点题的部分了.让我们来看看刘姥姥是如何"信口开河"的.

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 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 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因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 , 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象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 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 白绫裙子____"刚说到这里,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不相干的,别唬着老太太.".....................

这一大段的叙述可以看出刘姥姥的厉害之处.现编故事都编得有模有样."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这句话说明刘姥姥的社交已经成功.而当故事正精彩的时候,正合宝玉胃口的时候突然中断,这也写得很好.为后面"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做了铺垫.直接与后面的部分相呼应.

至于刘姥姥后面遍故事让宝玉信以为真的部分在这里就不谈了.故事情节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就是刘姥姥编出了一个叫"茗玉"的小姐成精的故事.以宝玉之痴,当然信以为真.这部分略去不谈.

脂批对于本回的总批也很到位,贴在这里让大家参考,不多评论.

蒙回末总批:此回第一写势利之好财,第二写穷苦趋势之求财。且文章不得雷同,先既有杜诗,而今不得不用套坡公之遗事,以振其余响即此,以点染宝玉之痴。其文真如环转,无端倪可指。

下面来说说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了.情节估计大家都很熟悉了.那么我就从文字上来谈谈本回.

先说说脂批回前总评:蒙回前总批:两宴不觉已深秋,惜春只如画春游。可怜富贵谁能保,只有恩情得到头。

这个评论写出了贾府盛极毕衰的必然性.在本回是一片歌舞升平.繁华热闹的景象.然而脂批却写出了结局.

由于大家对本回比较熟悉/我就节取一些片段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第一处:

次日清早起来, 可喜这日天气清朗.李纨侵晨先起,看着老婆子丫头们扫那些落叶,并擦抹桌椅,预备茶酒器皿.

这段话很普通,但是可以看出本次宴会的季节是大约在八月末快进深秋.理由是"老婆子丫头们扫那些落叶".有落叶了应该是深秋时节.再看看脂批回前总评.前后呼应.所以曹雪芹的文笔很细腻,不是随便那么一写.

第二处:

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 "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 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这一段是凤姐调笑刘姥姥.我对这段情节印象很深刻.在电视剧中对于这段的拍摄很好.看似丑化了刘姥姥,却不知这样的刘姥姥才是聪明人,一个经验老道的社交家.

第三处:

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 自己却走土地. 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他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 :"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爬了起来,

这段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具体来说是贾母和刘姥姥的对比.两人年纪差不多,人生境域却差别如此之大,让人有所感叹.不过小人物也得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啊,何况刘姥姥还是红楼梦中两条主线中其中一条的穿针引线的人物.刘姥姥摔了一交.自己就爬了起来.试想要是贾母会怎么样,区别立马就显现了出来.

第四处:

贾母笑向薛姨妈众人道:"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怪不得他认作蝉翼纱,原也有些象,不知道的,都认作蝉翼纱.正经名字叫作`软烟罗'."凤姐儿道:"这个名儿也好听.只是我这么大了,纱罗也见过几百样,从没听见过这个名色. "贾母笑道:"你能够活了多大,见过几样没处放的东西,就说嘴来了.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 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 .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薛姨妈笑道:"别说凤丫头没见,连我也没听见过. "

其实上面的一段通过贾母的口写出了贾府的一种从盛到衰的变迁.按道理来说以凤姐的见识,这些都应该见过,但是文中却写从来都没见过.可见贾府是经历着历史的变迁的."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这句话也略带有贾府正慢慢走下坡路的意味.

第五处: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 湘云, 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

很简短的一段话,写出了参加宴会的人.而且脂批批注说".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这句写得很好.因为不这样写,就显得薛姨妈过来就是为了吃饭,于情于理不合.

第六处: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 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 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у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

众人两次发笑.这段很详细的写出了每个人的笑的形象和处理方式.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也看出了贾母对宝玉的溺爱.

第七处: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 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这段描写探春卧室的片段写得很细.让我联想到了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从她房间里的米襄阳<<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对联可以看出探春也是很有才情的人.同时也说明了贾府的奢华.

第八处: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 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不多说,因为我也喜欢这句诗.

第九处: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的具体内容.大家对这个应该很清楚.不多说了.在这里单引用黛玉的令.

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鸳鸯道:“剩了‘二六’八点齐。”黛玉道:“双瞻玉座引朝仪。”鸳鸯道:“凑成‘篮子’好采花。”黛玉道:“仙杖香挑芍药花。”

这个令中"良辰美景奈何天"和"纱窗也没有红娘报"两句是当时女士的禁书<<西厢记>>中的句子,在这里林黛玉说了出来,就有了后面宝钗借这个缓和和林黛玉关系的一幕.在这里写,作为铺垫,可以很好的看出薛宝钗的一些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