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 诗词
李白
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悦史君点评:这首七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前四句通过对赤壁之战紧张情势的描述,突出了周瑜的伟岸形象;后四句则是他送别友人时的有感而发。
虽然只有寥寥四句28个字,但李白却写得慷慨雄壮,通过化用《周易》里“龙战于野”的典故,将数百年前的大战重新呈现,可谓想象力大爆发。
李端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悦史君点评:这首五言绝句,是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所作,通过描写一位弹筝女子,为了吸引自己所爱慕的人,故意将弦拨错,塑造了一个优雅空灵的妙境。
在后两句中,李端化用了“顾曲周郎”的典故。
在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对周瑜有这么一段描述:“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悦史君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周瑜很精通音律,即使是在喝了不少酒以后,只要演奏乐器的人有微小的差错,他都能立刻觉察到,还会扭头去看那个演奏者。
厉害啊,此次应有掌声!
武能统帅千军万马打胜仗,文能琴瑟和弦奏妙音,周公瑾还真应了东汉名士蒋干的那句话:“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杜牧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悦史君点评:这首七言绝句,是晚唐诗人杜牧经过赤壁(今湖北武昌)古战场时所作,通过反转解读赤壁之战,让东风和两位绝色美女“二乔”,成了挤占周瑜雄略的亮点。
那么,赤壁之战的胜利,仅仅归结为东风的巧合吗?在悦史君看来,周瑜在战前早有克敌制胜的把握。
先是,孙权扛不住投降派的压力,请周瑜回朝议事,周瑜即明确表态:“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令孙权下了最后决心:“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其后,在与刘备军队汇合,刘备对他表示军队“恨少”后,周瑜还是很自信的表示:“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这是何等的豪迈!
这充分说明,周公瑾在赤壁之战前,已经有了击破曹操军队的万全之策。
当然,杜牧写此诗主要是借史事,抒发自己抑郁不平之气,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所谓东风和“二乔”,只是一种艺术手法罢了。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悦史君点评:这阙词是北宋文学家、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苏轼,在谪居黄州时所作,时年47岁的东坡居士将周瑜的无限风光写尽,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抒发旷达的人生感怀。
应该说,苏轼在对赤壁古战场的凭吊中,对周瑜的才略、气度和功业,描绘地雄浑苍凉,大气磅礴,不愧是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篇。
范成大
吊周瑜诗
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独数一周瑜。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功迹巍巍齐北斗,声名烈烈震东吴。
青春年纪归黄壤,提起教人转叹吁。
悦史君点评:这首七古,是南宋文学家、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范成大所作,除了对周瑜的一生功业进行咏叹,还特别唏嘘周瑜的英年早逝。
范成大生于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不仅诗文过人,仕途上也屡有进取,但可惜庙堂之高呆不久,只得退居石湖,自号石湖居士。通过对周瑜的追思和感慨,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壮志难抒的一种不平。
郑板桥
念奴娇·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悦史君点评:这阙词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所作,不仅有苏东坡“大江东去”般的豪放,写出周瑜的雄姿英发,也为周瑜没有最后成就东吴帝业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