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200字诗歌作文
海内存知己
[学长] 诗心
我喜欢泰戈尔悠悠的独吟,何其芳拘谨的诉说,惠特曼无拘无束放纵的呕歌。我喜欢诗,因此我梦想自己拥有一颗诗心。
一颗诗心足以让自己心灵净化,一颗诗心足以让自己观察到别人没注意到的美,一颗诗心足以让自己的感情更加丰富,一颗诗心足以让自己的思想境界达到至高……
如果我拥有一颗诗心,在别人还未发现春天已经来临的时候,在别人抱怨春天来得太迟的时候,“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已让我感受到春的恩赐。“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别人没注意到,我已体会到了。当我悔恨往事,沉醉在自责和内疚之中不能自拔时,我想到“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于是我便轻松地向往事做个告别,开始迈入新的征程。
如果我拥有一颗诗心,我的心理砝码已经平衡,我不会在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社会上失足,不会在别人的“外面的世界好精彩”的叫嚣中从执著的追求中走出来,加入他们游戏人间的行列。因为我懂得时间可贵,青春易逝,懂得我应该做什么。
如果我拥有一颗诗心,我不会因看到别人玩股票一夜暴发而跃跃欲试,也不会因见别人炒房地产腰缠万贯而产生心理不平衡。
一颗诗心让我受益无穷。我可以更深地体会出静的内含:静是一幅名画,一朵名花。心中有静,举世皆浊,我独清。一颗诗心让我把世间万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懂得友情的珍贵不在于距离的远近,而在于心与心的沟通。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教会了我自然就是美。
诗,我喜欢,但我更想拥有一颗诗心,梦想虽遥远,但有可能实现,我要立足于现实 ,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追求我的梦——拥有一颗诗
寂寞见诗心
诗坛寂寞,海内海外皆如是。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今,诗歌早已不是人们精神餐桌上的必备佐餐,还有谁把诗人当偶像?不过,这却使真的诗人更纯粹。
生于马来西亚,先后就读于新加坡南洋大学、法国巴黎大学,以文学博士的身份和对中、英、法文的精通,任职于联合国,适民先生原本行进在人生的坦途上,可他宁愿舍弃这一切:优厚的俸禄以及无忧无虑的生活,举家迁回狮城,以一颗“燃烧的诗心”,执著于诗歌创作,似乎不这样,便会抱憾终生。
“诗是文学的一翼,也是文学的轻骑。它和其他的文学体裁以及艺术种类一样,以美学为基础,以世界为对象,以思想为导向,以感情为依归,永远追求真、善、美。”
或许是现实与理想的悬殊,使适民先生竟以生命作赌注,一头扎进象牙塔,用诗句编织绮丽的梦:“你在远方/忙擦枪/但愿枪声/永远不必打响//我在热带/搞诗刊/只愿人间/诗声永传扬”(《给儿子》)。“放下了剑/放不下/铅重的心事//围墙倒了/心墙/筑得更高……冷战终了/人间依然充满/火药味//看千年争战/谁是最后的/胜者”(《心事》)。在这里,我们倾听到了一颗为真、善、美而激荡的虔诚的心,说他是唯美主义者,丝毫不为过。
适民先生善化抽象为具象,举凡山水、雷雨、光、电、铁、火……皆可纳入吟咏的范畴,并由此生发开来,提升到哲理的高度:“海潮退了/海边出现/一片片烂泥//烂泥上面/水鸟三五成群/在涉水寻觅//烂泥下面/不知有多少/贝壳牡蛎//常有雄鹰/飞翔在/海天之际//海潮退了/海滩上/不应只有烂泥//灰色的海天/遮掩不住/江山的秀丽//你没看见/岸上的树林/始终那么茂密//你没听见/海风正在传递/下一次涨潮的消息”。诗文中丰富的意象,读后使人思绪纷繁。适民先生追求人格的高标独立,不肯随波逐流:“在这荒唐的时代/人们把一切都变成了/商品/包括灵魂、肉体、人格、国格/以及友谊和爱情”。适民先生对孕育他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念之情,身处异域,乡情难抑,别愁离绪充溢于字里行间,既有对故土的思念,亦有对中国大陆的渴望,缠绵缱绻的情愫,蕴藉着身为华夏子孙的自豪与骄傲。
适民先生不写艰涩的诗,只以我手写我口,平实质朴、自然清新,却微言大义,浅近而不乏思想。尽管诗歌在他心中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但他决非为了写诗而写诗,他认为诗歌应该具备诸多社会功用:“哲学家……启迪人们的思想;诗人……感动人们的心灵。诗人和哲学家,途径不同,目的却是一样。”“诗不应该是政治的工具,诗人也不应该是政治家的奴仆。但是,诗人应该自觉地和政治家站在一起,成为政治家的战友。”“历史学家求真,政治家求善,诗人则求真情,即美。”朴素无华的心语,传达出诗人对人生、宇宙、和平、生态等等问题的思索及深切的人文关怀。
祖籍广东潮安的适民先生,血管里奔涌着华族的热流,创作华语诗歌的同时,鼎力推动华文文化,先后创办《热带文艺》和《海峡诗刊》,自费出版,无利可图,玉壶冰心,令人可叹可佩。
适民先生时常往返于中新之间,与大陆诗人交流恳谈。秋风送爽,也送来适民先生新的诗集。当他再次离去的时候,也留下沉重的问号:为什么我们一些诗人的诗越写越佶屈聱牙,越写越空洞无物,而寓居海外的像适民一样的诗人却更加民族化?
适民先生很清苦,适民先生很寂寞。但是,在世界华语文学这块大园地里,终将会有适民先生的踪迹……
《诗心不死》
年轻时我也和你一样,特别愤世嫉俗。每当在书店里看到领导干部出的“诗文集”,总是露出很不屑的神情;在旧书摊看到这些“诗文集”一块钱一本都没人要时,则颇有些快意。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并没有像鲁迅先生那样“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而是一天比一天更同情人,所以有时候也随手翻一翻这些“诗文集”。老实说,确实 臭得很,其中有些还是有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的“大作”。于是,我不免有些疑惑:这些干部的智商都比我高得多,他们难道就看不出这些诗文非但没有给自己增光,反而是出丑?
胡适先生以对人宽容著称,据说就连因贿选而臭名昭著的曹锟在他眼里也有优点:公正。我也试图以胡适先生的眼光重新观察这些“诗文集”,果然也看出了其中的可贵之处:诗心不死。
人人都说现在当领导的都很累,会议、公文、宴会(饭局),哪一样都不是省油的灯,很多领导都遗憾自己分身乏术。过度沉重的应酬摧垮了一批干部,他们渐渐地成了酒色之徒。其实,世上没有人真正愿意成为酒囊饭袋的,所以,那些腆着啤酒肚的干部内心也无比痛苦。深夜从应酬场所归来,透过车窗看到挂在天上的半个月亮,猛然想起,若干年前的那一天,也是这样的月色,因为和她分手而写下了300行长诗,而如今,打着酒嗝,一句诗也写不出了!“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心里暗暗下着决心,尽管明天的工作还是要继续,但是时间像海绵,要挤还是能挤出一些来的,就用这些时间“种一点自留地”。我们看到的“诗文集”,大概就是这些“自留地”上长出来的“作物”吧?它们尽管不甜美,但很可贵:是不死的诗心的结晶。
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每个人都有超拔于现实生活的愿望。然而,过度紧张忙碌的生活往往会埋没我们的诗心,尽管它们永远不会死,但也会受损害,这就是某些领导干部的“诗文集”一块钱都没人要的原因。深受诗心受损之苦、深知诗心之可贵的领导干部们,当然也知道培育、保护诗心的任务,一点也不比搞几项“政绩工程”容易,希望某些领导不要有畏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