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这首诗中诗歌 颔联原为 昨夜数枝开 後将 数枝 改为一枝谈谈这样改的好处。
“一枝”写数量。此梅先于百花而开,又先于众梅而放,所放又非全树,而是“一枝”先颖、生机乍泄,更是早中之早。一比数好附详细赏析: 关于这两句诗,有一个为人熟知的“一字师”的故事。据《五代史补》记载:齐己曾携诗求教于郑谷,齐诗颔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 齐己听了,心甚折服,连忙拜谢,于是郑谷赢得了“一字师”的美名。诚然,这“一”字改得好,深得“一与多”的艺术辩证法。真可谓改一字而点铁成金,易一字而使原句百倍精彩。 两句写早梅开放,立意自然在早字。在那村前深雪皑皑的一片郊原上,放眼望去,只见一枝梅花迎着严酷的风雪寂然独放,素艳白雪,相映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前村”,突出早梅开放地点的偏僻,而“深雪”不仅是气候上的严寒,更有体积的封压。以此一片积雪皑皑、千里冰封的天地作为梅花开放的背景,从而烘托出早梅傲雪凌霜的品格。“里”字则强化了梅枝是由冰封雪压中脱颖而出的效果。上句不但切题而且切意,准确生动地传达了冲风冒雪而来的早春的气息。下句则是从时间、数量上突出它的“早”。“昨夜”点时间。“一枝”写数量。此梅先于百花而开,又先于众梅而放,所放又非全树,而是“一枝”先颖、生机乍泄,更是早中之早。由此可见,这“一”字,虽属数的概念,但在表现“早梅”二字的命意,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点出了梅中之早梅的超越领先的不凡神韵。从音韵来看,“一”字读起来也更清脆响亮,诗味更浓。两句是对早梅绰约风姿的具体描摹,而诗人的爱梅之情,也从中和透出。“昨夜”梅开,诗人却能知晓,由此可见诗人观梅,比梅开还早,它是诗人深雪里观赏一夜的结果,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关切惊喜之情。这两句既写出梅之态,又写出了人之情,清奇爽健,极具神韵。正因如此,这两句诗也成了古代咏梅史上关于“早梅”(品种)或“梅早”最为警策、最为经典的表达。“前村深雪”、“昨夜深雪”、“深雪一枝”、“昨夜一枝”、“前村一枝”等成了早梅之咏最流行、最频繁的措语,甚而“深雪一枝”、“昨夜一枝”也成了诗家禅境、禅家悟境的代名词。关于“一字师”,还有一则例子。清人顾嗣立《寒厅诗话》说:“张橘轩诗:‘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曰:“佳则佳矣,而未有安”。既曰“一树”,乌得“何处”?不如改“一树”为“几点”,便觉飞动。’”诚然,梅花报春,既然已经花发一树,就不能说春在何处。所以改“一树”为“几点”就较为安妥。这则改诗故事,与郑谷改诗可谓相映成趣。彼此涉及的都是写早梅的诗。前者是改多数为单数;后者则是改单数为多数。可见状物写景,必须要恰如其分。不然一字之差,界判天人。 这两句诗围绕“早”字布局,以严寒深雪为背景,突出一枝独开,使梅花的艳丽风姿、耐寒性格,更具体生动。现在这两句诗常被人用来描写江南雪景,如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闲书》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版) 补充: ——摘自唐·齐己《早梅》 追问: 妙在哪里? 回答: 一枝与数枝比。“一”体现了早,而“数”不能体现。你想想看第一不就是最早。“一”扣题《早梅》把数改为一真乃神来之笔。(此梅先于百花而开,又先于众梅而放,所放又非全树,而是“一枝”先颖、生机乍泄。) ′绿茶 。| 的感言: 谢谢你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