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诗,诗意又是什么?

诗,是中国古代文艺文字的总称。汉代以后《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由此而专指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阮籍等人作品,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近现代以来则专指通过意象写意类文字,如朦胧诗等。

诗意,是诗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我感受的表达。在情感立场上,有歌颂的,也有批判的;在表达方式上,有委婉的,有直抒胸臆的;

在形式上,以《诗经》为代表的风雅颂和楚辞为滥觞,而汉代乐府又有所发展。诗意的主要载体,是为唐代达到巅峰的近体诗和古体诗,以及在宋代最流行的词,元代的曲。

“诗”的详细字义:

〈名〉

1、(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2、同本义 [poetry;verse;poem]诗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东汉·许慎《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史记·五帝本纪》:"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明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吾故读伯应(袁可立子)之诗,兼重其文物忠孝。"

3、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传神的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因诗篇的内容为言官所检举而引发的文字狱)。

4、指《诗经》。在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都是指《诗经》 [The Book of Songs]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梁惠王上》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又如:诗什(《诗经》以十篇为一单位,编为一卷,因乃名为一什);诗序(《诗经》的序);诗教(《诗经》的教化功能);诗传(《诗经》的注解)。

6、诗人 [poet]。如:诗公(对诗人的尊称);诗手(诗人);诗侣(诗友);诗囚(指苦吟诗人。因其诗境艰涩困苦,如被囚禁一般);诗奴(轻视下乘的诗家。好作诗或绝无佳篇);诗宗(对诗人的敬称词);诗翁(负有盛名而年岁已高的诗人);诗圣(有极高成就的诗人)。

7、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 [fine thing]。如:诗景(优美的景色);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诗。

〈动〉

1、诵诗;作诗;赋诗歌颂 [poetize]

能造者其必诗,敢往者无不赋。--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2、又如:诗功(作诗的功力);诗酒(作诗与饮酒);诗道(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诗牌(用以题诗的木板);诗怀(作诗怀念);诗欲(作诗的欲望);诗境(诗的意境)。

引证解释“诗意”:

1. 诗思;诗情。

唐刘禹锡 《鱼复江中》诗:客情浩荡逢乡语,诗意留连重物华。 唐 朱庆馀 《送吴秀才之山西》诗:东湖 发诗意,夏卉竟如春。

2. 诗的内容和意境。

元 朱德润 《凝香亭记》:仍得 江 浙 行省参知政事 孛术鲁 公题其扁曰'凝香,唐 刺史 韦应物 诗意也。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诗意大抵出侧面。何其芳 《<工人歌谣选>序》:总起来说,诗意似乎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是从社会生活和自然界提供出来的、经过创作者的感动而又能够激动别人的、一种新鲜优美的文学艺术的内容的要素。

3.诗意与情景的结合。

4. 像诗一样表达美感意境。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春给我一瓣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刘绍棠 《县报记者》:想把它擦得窗明几净,映照着窗外那棵盛开的碧桃,一定会很富有诗意。

5. 指作诗的方法。

郑珍 《论诗示诸生时代者将至》诗:我诚不能诗,而颇知诗意:言必是我言,字是古人字;固宜多读书,尤贵养其气;气正斯有我,学赡乃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