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解春何必在,只拣游人多处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儿童眼光,巧妙地表达“春天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那里”。
这句诗的意思是儿童不懂得春天景色的美好,只知跟随游人,追逐热闹顽皮情景。
诗句出自清朝文史学家汪楫的《田间》。
《田间》这首诗的“诗眼”就是一个“春”字。开春了,“小妇扶犁大妇耕”,这是人类社会的春天;“陇头一树有啼莺”这是大自然的春天。
第一句是“起”,也就是开个头,第二句是“承”,也就是接着说。两句诗似乎已经把田间的春天说完,而且也很平常和平淡,要有趣味,富有韵味,还必须另辟蹊径,于是诗人故意转移话题,从反面说“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虽然不解春天在哪里,不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只向“游人”多的地方跑,以为这就是春天的所在。
扩展资料:
诗作者汪楫简介:
清(公元一六二六年至一六八九年)字次舟,(一作舟次)号悔斋,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江都。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年六十四岁。(清史列传作年六十七岁,卒年同。此从三续疑年录据曝书亭集、改堂文钞)性伉直,意气伟然。力学不倦,日索奇文秘籍读之。
岁贡生,署赣榆训导。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年)荐应“博学鸿儒”,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著有《崇祯长编》、《悔庵集》、《使琉球杂录》、《册封疏钞》、《中州沿革志》、《补天石传奇》、《观海集》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