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写的爱国诗歌

鲁迅写的爱国诗歌有《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自题小像》、《悼杨铨》、《题《呐喊》》等。

(一)《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这首诗见于《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纪念》,系鲁迅1931年为悼念“左联”柔石等五烈士而作。诗曰:“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作者艰苦的生活处境,颔联揭示生活困难的原因,颈联写作者对死难者的深切哀思,尾联写作者的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在旧中国的“长夜”将革命斗争到底的决心。

(二)《自题小像》。《自题小像》出自鲁迅的《集外集拾遗》,创作于1903年。诗曰:“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诗的第一句作者倾吐自己内心蓄积的爱国感情,第二句叙述自己爱憎的原因,第三句总括前两句内容,并作了转折,流露出感到“同胞未醒”的苦闷忧虑,尾句是为国献身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精神。

(三)《悼杨铨》。《悼杨铨》出自鲁迅作品集《集外集拾遗》,是鲁迅在1933年为了悼念杨铨而创作。诗曰:“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杨铨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组织者之一,1933年6月18日在上海被反动派暗杀。鲁迅在诗中指出,本来以为自己不会有像过去那样的豪情,看见花也由它自开自落。哪里预料到又一次在江南泪下如雨,为民族失去勇健的男儿而哭泣。诗的前两句乍看起来和悼念挚友似无关联,全然是在写自己的感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说明诗人近时的心境不如过去亢奋,已经被压抑到低沉、麻木的境地,甚至连花开花落、人事荣枯也激不起心中的一点微波和涟漪了。这显然是反语,是极言压迫已经超出了可以负荷的程度,只好听之任之。但后两句作者笔锋突然一转,豪情再度昂奋,更加焕发,”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疑民哭健儿”,在这江南大雨之日,作者也涕泪滂沱地哭吊这位人民的健儿,其融景入情,表达了作者沉痛真挚的感情。一个“又”字,既说明了暗杀革命者的事件的不断上演,反映反动阶级统治下的严酷。

(四)《题《呐喊》》。《题《呐喊》》出自《鲁迅日记》,系鲁迅1933年三月所做。诗曰:“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诗中,“弄文罹文网系”指从事写作所遇到文化方面的法禁严密像罗网;“抗世违世情”,本是反抗旧制度,反抗反动统治,这却违背了反动和落后的人情世俗,为旧社会所不容;“积毁可销骨”,是说一次又一次诽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空留纸上声”,反动势力的文网也好,组织围攻也好,诽谤诋毁也好,这本为革命而呐喊的小说却依然留着,它留在世上,还将继续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