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民间长诗有哪些代表作?
1.《孤儿传》:蒙古族的《孤儿传》先后载于罗卜桑丹津的《黄金史》、拉喜朋楚克的《宝联珠》以及《成吉思汗传》等著作。这首诗歌叙述了在成吉思汗大宴群臣时发生的一场争论。酒宴上成吉思汗的九卿争论喝酒的利弊,他们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这时,一个身份低微的孤儿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孤儿的一番言论,遭到大臣钦达嘎斯琴的厉声责难和谩骂。孤儿面对权势,毫不退让。
孤儿的精辟言论和才干,得到成吉思汗的赞赏。从此将他留在身边。这个故事成为千古佳话载入史册。
这首叙事诗刻画了一个孤儿雄辩家的形象。虽然孤儿的地位是卑微的,但他聪颖睿智,敢于直言,向企图用权势禁锢人们思想的愚蠢统治者提出了挑战。孤儿的形象展示了蒙古民族豁达、开朗、睿智、机敏等性格特征。这首诗还刻画了英明圣主成吉思汗的形象。成吉思汗允许地位低下的孤儿在酒宴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表明他对人才的器重。
2.《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在鄂尔多斯高原以及其他蒙古族聚居的地区流传,它有许多不同的手抄本,大致可以分为纯韵文体和散韵结合体两种。长诗的大意是马群中的白骡马生了两匹骏马,成吉思汗非常喜爱,从小就精心调教。两匹骏马屡立战功,但是“人们没有为它俩喝彩……众猎人也没有对它们钦羡。”小骏马非常伤心,因为忍受不了严格的调教培养和得不到主子的赏识而出走,大骏马不忍与之分离,只好伴随而逃。成吉思汗梦见两匹骏马出走,心急如焚,一面派人追寻,一面向苍天祈祷。两匹骏马在阿尔泰山生活了四年。小骏马非常怜惜哥哥,决定返回家乡。成吉思汗得知骏马返群,非常高兴。
后来大汗骑着两匹骏马,行猎在阿尔泰山。两匹骏马的神速,博得十万猎人的同声夸赞。
长诗塑造了小骏马、大骏马和成吉思汗的形象。
长诗表现出骑手与马的相依关系,即英雄爱骏马,骏马识英雄的主题。这篇在蒙古族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把马拟人化,赋予马以人的思想、人的语言,生动活脱地表现出马的情态。作品中大骏马与小骏马的对话感人肺腑,当它们要离开故土时,小骏马自恃自重,大骏马成熟老练,小骏马幻想着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大骏马则执著稳重,懂得离群的痛苦。一连串的对话表现了大骏马和小骏马的不同性格。在材料组织上,作者善于将错综复杂的矛盾,通过成吉思汗和骏马、大骏马和小骏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一连串的冲突场景,中心突出,情节跌宕。特别是不同组合的矛盾冲突交替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人入胜。为了突出马在蒙古族人民心中的地位,作者采用了铺垫、烘托、反衬等一系列的艺术手法,甚至不惜让成吉思汗袖手向两匹归来的骏马问安,又为此大宴群臣三日。在这里,既突出了马的地位,又刻画了一位贤明豁达的君王的形象。同时从侧面反映了成吉思汗思求贤如渴的心态,可谓一箭双雕。在语言上,长诗把民间的口语诗化,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草原情调,它为民间叙事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