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渊源一脉长——孟庙(二)

古人对孟庙的树木多有赞颂,如“满林松柏带苍烟”“云烟松柏不胜情”等诗句,读来生动传神,确是描出了孟庙林木的特点。更有大书法家董其昌,专题孟庙古松:“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接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

沿着古桧柏下的一条砖铺甬道北行,即到“仪门”。这是一座歇山式斗拱承托三启门洞的高大门楼。门额悬一竖匾,上书“泰山气象”四字,故又称“泰山气象”门。

越过“仪门”便是孟庙的第三进院落。院内东西各建一门,是平常出入孟庙的通道。东西门原名为“钟灵门”、“毓秀门”,清乾隆四年重修孟庙时改称为“知言门”、“养气门”。取义于孟子“淫辞知其蔽……”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两门的南侧分别建有“祭器库”和“省牲所”。据明代天启三年《重修孟夫子庙》碑记载:“天启三年二月建祭器库、省牲房各三楹。”这两处建筑是专为存放祭器和祭品的地方。院北三门并列:中为“承圣门”,东为“启贤门”,西为“致敬门”。

孟庙由此分为东西中三路。承圣门前有一座高大的碑亭,重檐斗拱,琉璃碧瓦,贴金彩绘,富丽堂皇。亭放置清代康熙《御制孟子庙碑》一幢,故名:康熙御笔亭。碑额浮雕泰山祥云、二龙戏珠,雕刻技艺精湛,形象逼真。碑座为一巨大石雕怪兽,狮头、龟背、鹰爪、蛇尾。这是孟庙中现存最大的一块石碑。碑文字体工整秀丽,为康熙二十六年四月,清圣祖玄烨御笔亲书。

碑亭东侧竖有《孟母断机处》、《子思作中庸处》、《孟母三迁祠》和乾隆皇帝的《述圣子思子赞》及《述圣子思石刻像》等石碑数幢。

进入“承圣门”便是孟庙的第四院落,也是孟庙的中心院落。院内建有“乾隆御碑亭”,亭内竖有清乾隆皇帝手书《亚圣孟子赞碑》。

院内有水井一眼,据井旁石碑记载:“清乾隆十一年庙前演戏,忽日中声震如雷,闻者环顾失色,见阶前陷有甓甃圆痕,熟视乃井也”,故名天震井。今井边石栏为清道光十一年所建。清代诗人葛临绪曾有《题天震井》诗一首:“古井澜翻近庙堂,天惊石破水泉香,汲来修绠原无底,洙泗渊源一脉长”。这井就在“亚圣殿”前。

亚圣殿为孟庙的主体建筑,殿高17米,进深20.48米,横宽27.7米。大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据殿内碑文记载为徐韨、朱缶所创建,历经金、元、明、清,中间多有维修。

清康熙七年鲁南地区发生大地震,原殿倒塌,因此,现存大殿系清康熙十一年所建。现在的亚圣殿为一座金碧辉煌、雕梁画栎、重檐飞翘、歇山转角的宫殿式建筑。殿的四周列擎檐的巨型石柱26根,每根都呈八角形,柱下以石鼓为础,鼓下又以石刻覆莲作承托,据考证,石刻覆莲是宋代建殿时的遗物。殿前廊檐下的八根石柱,都饰以浅浮雕,门侧四柱正南面刻翼龙在云中翱翔,栩栩如生,别处罕见。其余各面刻宝相牡丹或西番莲花纹,巨型石柱为明代维修孟庙时所制。梁坊藻井是用金箔贴制的云龙图案。

大殿正面重檐之间高悬一匾,上书“亚圣殿”楷书贴金大字。殿正中门额上挂“道阐尼山”横匾一块。殿内承以八根巨型宋漆木柱,迎门正面两柱挂以一幅巨型抱柱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切同禹颜”。对联和门匾都是清代乾隆皇帝手书。殿内正中雕龙贴金的神龛内供幸着衮冕九旒九章的孟子塑像,东侧神龛内供奉着孟子弟子乐正子的塑像。

殿内正间承尘藻井下横悬清雍正皇帝手书“守先待后"的金匾一块。这坐大殿除了用于纪念孟子之外,还是一处建筑,雕刻,铸造,绘画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与曲阜孔庙的“大成殿”遥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