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将要到来的诗歌
贺新郎
同甫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题解
此词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同甫,辛弃疾好友陈亮(1143-1194)的字。辛、陈二人结识于中原。此后辛弃疾南归在朝为官,陈亮仍是一介布衣,虽然“云泥异路”,却仍肝胆相照。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冒着风雪,从浙江东阳跋涉三百里,来到辛弃疾罢官后闲居的带湖相聚。分别后,辛弃疾追之不舍,但为风雪所阻,惆怅而归后写下一首《贺新郎》寄给陈亮。陈亮很快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辛弃疾见到陈亮和词后,写下了这首词酬答。
句解
老大那堪说
此时的辛弃疾年已五十,解职已经八年。这开篇第一句虽是接陈亮和词中“老大凭谁说”的话头,却浸透了辛弃疾几十年的辛酸苦泪。二十出头,叱咤风云;年过半百,理想落空。老大无成,还能有什么话可说呢?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辛弃疾感叹道,往事不堪回首,如今也只有他和陈亮二人的情谊可堪一提。
“元龙”,三国名士陈登的字。陈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孟公”,西汉陈遵的字。陈尊生性豪爽,嗜酒好客,每宴宾客,为畅饮尽兴,便闭上门户,把客人所乘之车的车辖扔到井中,令客人无法离去。
辛弃疾连用古代两个陈姓豪士来比拟陈亮,说自己与陈亮思想一致,志趣相投,互为知音。因此尽管和陈亮一别已经多日,辛弃疾仍对二人相聚的情形念念不忘。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陈亮来访时,辛弃疾正卧病于床。多年好友忽然出现在眼前,令病中的辛弃疾一下变得兴致勃勃。他们登上高楼,对酒高歌,纵谈天下。
平日里的辛弃疾,大概只能无言“独”上高楼。而今日有好友相伴,高歌畅饮,意气风发,竟然使得楼头的积雪“惊散”,化作片片雪花飞扬。这夸张的“飞雪惊散”,将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笑富贵千钧如发
世人觉得重如千钧的“富贵”在辛、陈二人眼中不过轻如毛发,完全可以一笑置之。他们看重的,是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
硬语盘空谁来听
能让辛、陈二人谈论得如此激烈昂扬的,必定是收复中原、救济天下苍生的大事。然而,他们满腔的热情,换来的只是“硬语盘空谁来听”的结局。“硬语盘空”化用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韩诗原意是赞孟郊诗歌语言刚硬,这里借指二人铿锵刚直的政治言论。
这些言论尽管益国益民,但是世无知音,治国的良言竟无人采纳。“谁来听”之问,其实是反问,因为辛弃疾明知曲高和寡,根本不会有人来听。这一问,既蕴含着他深深的悲哀,也是对朝廷当权派的严厉指问。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当时陪伴他们的,只有西窗外泛着冷光的月亮。
可无知无觉的月亮怎能听懂他们的谈话,领会他们的心意呢?清冷的夜里,偌大的空间,只有辛弃疾与陈亮在激昂高歌、纵论时势,他们多么孤独、多么落寞!
重进酒,换鸣瑟
境遇的孤独凄凉,压不住志士们的慷慨激扬。夜虽已深,但他们兴致仍浓,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斟酒,一次又一次地换乐。看来,他们是要彻夜长谈了。
“酒逢知己千杯少”,这么多的酒,也没能令辛弃疾在醉中忘怀忧愁。相反,在酒的 *** 下,他所有的痛苦、激愤之情一下喷涌而出,势不可挡。
事无两样人心别
金人侵占中原,并不断欺压、勒索南宋小朝廷,面对这同样的事实,人心却有分别。抗战派力主收复失地,重振江山;主和派却一心求退,只求偏隅一方。
在辛弃疾看来,这些主和的人简直不可理喻。收复沦丧的国土,这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在南宋小朝廷这里就不行了呢?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陈亮在和词中说,中原的父老大半死去,新生的人忘记了故国和民族,中原将要变成金人的领土。想到这些,辛弃疾悲愤异常,他愤怒地质问主和者:你们究竟要让神州大地在敌人的铁蹄之下分裂多久?国家的统一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渠侬”,江浙方言中对他人的称谓,这里指临安朝廷的那些当权人物。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汗血”,即汗血宝马,因流汗如血而得名,奔跑如飞。汉武帝为了得到它,曾派二十万大军进攻其出产地西域大宛。“盐车”,《战国策》中有一个千里马拉盐车狼狈不堪的寓言,比喻优秀的人才不能被合理利用。
本应驰骋沙场的汗血宝马却被当作驽马来用,何其不幸,何其令人叹惋!辛弃疾与陈亮的命运就是如此。辛弃疾二十三岁南归后,为抗金复国献计献策,但朝廷却毫不理会。近二十年的宦海生涯,他屡遭打击,如今已被罢官闲置七年之久。陈亮的境遇更加悲惨。他力主抗金北伐,“独奋迹于草野,诋排众议,倡言恢复”,献爱国奏章于宋孝宗,令其赫然震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忠贞之士,竟然被人“以为狂怪”,几乎被置于死地。
像辛弃疾、陈亮一样的人才被埋没、屈辱,而南宋朝廷执政者竟然还虚伪地标榜自己虚怀若谷,招贤纳士。
《战国策》记载,燕昭王想招贤,郭隗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国王想买千里马,有人替他花五百金买了一幅死马骨,国王大怒。此人辩曰,死马都肯出五百金,何况活马,如此一来,世人就都知你买马的诚意了。果然,不到一年,国王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
辛弃疾指出,纵然朝廷摆出一副肯花五百黄金购买骏马死骨的爱才姿态,对国家百姓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千里空收骏骨”中的“空”字,不仅是说南宋朝廷的故作姿态毫无用处,也包含着辛弃疾对自己和陈亮一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的遗憾与怨恨。
正目断关河路绝
大雪茫茫,道路中断,不通关河。眼前之景令辛弃疾又想到了国家的中兴大业。收复中原之路不正像脚下的路一样,被人阻绝了吗?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尽管如此,抗金志士们也从未放弃过复国的理想。辛弃疾如此,他引为同道的陈亮亦是如此。
“中宵舞”,用东晋抗战名将祖逖“闻鸡起舞”事。据《晋书·祖逖传》,祖逖和刘琨二人为好友,***被同寝,每闻中夜鸡鸣,祖逖即唤醒刘琨,同去舞剑。辛弃疾在此将陈亮比作祖逖,赞赏他逆境之中依然奋发有为、雄心不死的精神。
看试手,补天裂
“补天裂”,传说远古时候,***工与祝融交战,不胜而怒,头撞不周山,撞折了天柱,天缺了一个大口,地也陷了下去,水生火起,人民挣扎在苦难之中。幸亏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并砍断大鳌的四只脚,用它们支起天空,然后,她又治水灭火,使人民摆脱了苦难。
朋友陈亮的坚持与执着,令辛弃疾豪兴大发。他鼓励陈亮,同时也鞭策自己:一定要收复中原失地,整顿破碎的山河,拯救危难的国势!
评解
全词慷慨悲歌,雄放苍凉,音节铿锵,读之字字响亮,如金石掷地。辛弃疾闲居带湖,念念不忘国事之作甚多,却以此篇最为激愤昂扬。
词中表现的辛、陈情谊深挚动人。杜甫曾用“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表达他对李白的情谊,而辛弃疾后来在为陈亮写的祭文中亦有“人皆欲杀,我独怜才”之语。李杜友情传为千古佳话,四百年后的辛、陈情谊,同样令人唏嘘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