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诗歌
更新1:
我净要首诗
同唔好抄人答案
除楼上杜甫诗歌外
最能形容安史之乱诗歌相信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汉王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出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于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布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暖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瞽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头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雪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街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情觅.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偏.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神仙,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云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瓶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朝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将寄去. 钗留一股留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情重寄调,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 -------------------- -------------------- 长恨歌诗意 唐明皇贪爱女色,很想得到一个十分美貌的女子,虽然他登位多年,仍旧寻访不到,后来有一家姓杨的人家,正好又一位女儿方长成,在深闺里娇养著,别人还没有晓得她,她有天然生成的美丽姿色,终究不会被人舍弃的,所以有一天把他选进宫里,住在君王的身边了. 他只要回转来一笑,便百种媚态出来了,使得六宫里那些美貌的女子,都觉得没有颜色了. 在春天寒冷的时候,明皇赐他在华清池里洗浴,这池本是天生温泉,滑润的泉水,洗着他细腻的皮肤,等他洗好了浴,侍女把她扶起来,觉得他娇弱无力的样子,这样的情景,正是他受新君主宠爱的时候. 杨贵妃生著乌云一样的鬓发,鲜花一样的面容,头上带着金步摇,走起来轻轻的摆动,很是好看,他在芙蓉帐里,很温暖的和明皇度著甜蜜的春夜,但是春天的夜里却很著太短,便一直睡到太阳高高的时候起身,为了这样缘故,君王就不能在清早登朝了,她奉承君王的欢笑,陪侍君王宴饮,真是忙得没也一些空闲,春天里跟着君王游春,夜间侍奉君王宿夜,后宫里有三千个美女所受的宠爱,都集中在杨贵妃一个人身上了,她在金屋里梳妆好以后,便娇媚的陪着君王过夜,她从玉楼上饮罢酒走下来,便从醉意中包含着春情. 因为他能得到君王宠爱,所以他的姊姊和兄弟都受到朝廷的恩典,或封侯或封国夫人,令人可爱可慕的光彩,都生在杨家门户上,于是使天下作父母的心中,都不看重生男子,反而看重生女子了,这座骊宫高高地耸立在青云上面,宫中奏著仙乐,从风中飘送出来,处处都可以听到. 舒缓的歌声,曼妙的舞姿,融合在丝弦箫管里面,君王全天的看着,还有不足的意思,哪晓得突然之间,鱼阳那边的战鼓生应也震动起来,惊破了骊宫中所演奏的霓裳仙曲. 原来安禄山起兵造反,把宫城里高高的城阙,也扰乱的升起烟尘来了,明皇便带着皇子贵妃等,和成千成万的车辆和马匹,一起向西南方行去,驾前用的翠华旗,在路上飘摇了一回,忽突然停止了
这时,出了京城向西,大约百余里路程,到了这个地方,护驾的车队都不肯向前进发,一定要明皇杀死贵妃以谢天下,明皇没法可想,只好忍痛叫人把贵妃勒死,当时杨贵妃便紧锁峨眉,啼啼哭哭,就死在马前了,他缢勒死后,头上所插的首饰,抛在地下,也没有人替他收拾. 当贵妃临死时,君王掩着衣袖,不忍见他这样惨状,心中虽想就她,然而事实却不可能,后来回头一看,眼中不仅血泪交流了. 在这时,景象很是凄惨,天空中飞著黄色的灰尘,寒风又吹的很是荒凉,在万分哀愁中,重很险要的连云栈,回环转折的走到了剑阁上,峨嵋山下很少走路的人,现在君王到了那边,虽然是插著笙旗,也没有光彩,日色也好像很微弱的样子,蜀江的水,是碧色的,蜀山的颜色,是青苍的的,这位圣明的君主,却朝朝夜夜的怀着一片情意,后来乱事平定,明皇从蜀中回京,正式天旋地转,回返龙驾的时候,走到贵妃埋葬的地方,他便欲行不行,不能立刻离开. 这马嵬坡下泥土当中,只知道是贵妃埋葬的地方,却不见她像白玉一般的面容,当时君王和臣子互相的顾试着,都流着眼泪,沾着衣襟,然而即要回京,只得向东面望着京城,骑着马儿归来了. 君王归来后,看见宫里的池沼和林苑,都和从前一样,太液池里仍旧有芙蓉花,未央宫里依旧有杨柳树,那芙蓉花好像贵妃的面容,杨柳树好像贵妃的眉毛,君王见到这样的情景,怎不掉下眼泪来呢?每逢春风来时,桃李花开的时候,秋雨绵绵,梧桐叶落的时候,也是触景生情,要发生无限悲伤. 君王住在西南内,那里秋草很多,红色的树叶落下来铺满阶石,却无人扫它,从前一班梨园子弟,到现在头上已经生了白发,皇后宫中的宫监现在他们的青春都已经老去了,到夜里宫殿上看到有萤火虫飞来,心中很觉寂寞,因而想念著贵妃,挑尽了孤灯里的灯芯,仍旧不能睡去
钟鼓声迟迟的响着,正是初到长夜的时候,望着明亮的天河,好像正在破晓的晨光,宫殿上面的鸳鸯瓦,在寒冷的天气中铺着浓霜,床上的翡翠被生著寒气,有谁来伴了同睡,可以得到温暖呢?悠悠忽忽,生离死别,已有一年了,贵妃的魂魄不曾到过君王的梦里来呀!幸好这时临邛 这地方有个道士,他有和仙人一般的本领,能够用了一片精诚而招到死者的魂魄,因为君王有反复不断的思念贵妃的意思,便命方外道士殷勤的找寻她,当下术士就腾云驾雾,奔的像电一般的快速,升天入地,向各处都寻遍,上面详查天空,下面细看地底,这两个地方都茫茫然然没有见到贵妃的踪迹. 后来突然听得海上有一做仙山,这做山在空虚缥缈的当中,上面有精巧的楼阁,耸立在五色云中,楼阁里却有许多秀丽的仙女,其中有一个仙女,名字叫太真,生的雪肤花貌,差不多就是这位杨贵妃了,那道士便走到金阙里西边的厢房口,敲着白玉制成的门,请外面的侍女小玉,去转告里面贵妃贴身的侍女董双成,他们把这件事传报下去,贵妃听说是唐明皇差来的人,他在九华帐里,便重梦魂中惊醒过来,急忙披着衣服,推开枕头
起身下床,好像欲行又止的模样,慢慢儿的走了出来,那些珠帘和银屏,在四周接连的安放著,只见贵妃像乌云一般的发髻,因为刚才睡醒了起来,所以向半面斜著,头上所戴的花冠,也不曾把它整理好,就走到听堂上来,风儿吹着贵妃的衣袖,飕飕然飞动起来,好像和霓裳羽衣舞一样,他白玉一般的容貌,带着凄凉的神色,眼泪纵横的流着,好像春天里一只带雨的梨花,他向道士含着悲哀的情意凝视著,恳切的答谢君王的一番情意,他自从和君王分别以后,彼此的声音和容貌,都渺茫的相隔着. 从前在朝阳殿里的恩爱,已经完全断绝,现在他住在蓬莱仙宫中,只觉得岁月过的很长,她回头下望尘凡的世界,不见长安的京都,只见沙尘和烟雾,现在他只有把旧时遗留的物件,表示一段深厚的感情,他就拿出一种嵌细的盒子,和黄金制成的杈子,托道士带给君王,当时他把金杈留下一股,又把盒子留下一扇,因此把金杈剥开,将系盒剖分,但愿君王的心,将金田一般的坚定,无论在天的上面或人世间,将来总可以会见的,道士临别的时候,贵妃殷勤的再三叮属,请他转告君王,说话中有两句贵妃从前和明皇只有两个人知道的誓言,立誓的时候,在七月七日的长生殿,正是夜半无人,他们俩个私语的时候,这两句的誓言是,我两在天上愿意做着比翼的鸟儿,我们在地上愿意做着连枝的树儿,然而我做这首长恨歌的人,觉得天地虽然很长久,但他总是有完尽的一天,只有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一段恨事,确是连绵不已,永无断绝的时候呀! 谈到长恨歌: 唐玄宗自得杨贵妃后,耽于声色,不理朝纲,而杨贵妃则愈施谄媚,备极宠幸,天宝末年,其兄杨国忠窃居相位,安禄山起兵叛,以讨国忠为辞。玄宗携贵妃出奔西蜀,至马嵬坡,六军不发,要求杀贵妃、国忠以谢天下,玄宗无奈,忍痛赐缢贵妃于马前. 后玄宗驻驾成都,肃宗即位灵武,明年迎归长安,尊为太上皇,而玄宗思念贵妃愈深,闷闷不乐,有一道士为其设法,访觅贵妃魂魄,得通消息. 夏四月,玄宗晏驾,元和元年冬,琅琳王质夫、陈鸿与白居易谈及此事,质夫便邀白居易把此始末以长恨歌写下来,居易一挥而就. 并取诗末﹁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意,命名〔长恨歌〕.
最能代表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的诗篇莫过于杜甫的 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 还有他的《月夜》、《春望》、《哀江头》等名篇,都全面反映 了安史之乱时期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景象。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哀江头》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乞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以上都是杜甫描写安史之乱的代表作。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悲青阪》杜甫 我军青阪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黄头奚儿日向西, 数骑弯弓敢驰突。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尽世间百态的打油诗 据说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朝,是由一个叫张打油的书生开创的一种诗体,他的《雪诗》应为打油诗的滥觞,全诗如下:「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全诗抓住雪景特点来进行描写,读者仿佛置身于漫天飞舞的雪花之中。前两句由远及近,远处的江面被纷飞的大雪笼罩着,近处只剩下一口水井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四周白茫茫一片,大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之意境。后两句具体描写近前之物——狗;黄狗已分辨不出原来的颜色,白狗身上的积雪使它臃肿了许多。此诗一出,语惊世人,人们纷纷仿效此诗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给诗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打油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语言大都运用俚俗口语,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而鲁,无灾无害到公卿。」(苏东坡《洗儿》)诗中有悖于常情的期待,抒发了诗人对朋党相争之祸、摧残人才之行的不平之气和愤懑之情,是对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社会现实的无声控诉。 打油诗既可言志,也可抒怀。大才子唐伯虎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作诗以咏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这种安于贫穷、闲适自乐的情怀,是儒家所提倡的「安贫乐道」思想的承继,但我们仍能从那个林中漫步的背影中读出落魄、失意的灵魂。 张英是清朝一个高官,传说他家曾与邻居吴家为界墙之事争执起来,张家写信求在朝为官的张英出面干预。张英得知后,写诗一首寄给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豁达大度和明于事理,自然让斤斤计较、鼠目寸光之辈汗颜。于是,张、吴两家各向后退让三尺,才有了后人津津乐道的「六尺巷」,足见这首打油诗的魅力。 在新时期,人们也多用这种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来反映现实生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领导干部都下乡深入基层,但所作所为已有所不同,民间的打油诗对此作了形象的描绘:五六十年代是「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七八十年代是「下乡坐吉普,小肚吃溜鼓。啥事都不办,一天三块五(注:三块五是当时干部下乡的补贴款)」。二者对比鲜明,高下自见。 打油诗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是极为丰富的,这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写尽了世间百态。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 安史之乱是导致唐朝衰亡的关键因素 安史之乱与唐之衰亡 安史之乱之起因: 安史之乱为唐室由盛转衰之转捩点。现就其产生之背景分述如下: 玄宗为镇抚外族,于边疆设十节度使,令其掌有政治、军事、财政大权;而当时府兵制己败坏,朝廷防卫力弱,引致内轻外重之局面。 李林甫为杜?边将入相之路,向玄宗进言,以胡人为节度使,胡人势力坐大。 玄宗天宝年间,荒于政事,耽于逸乐,更宠信李林甫、杨国忠,两人弄权舞弊,国事日非。 安禄山得玄宗信任,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势和庞大,久蓄异志;复因与杨国忠不和,恐其对己不利,藉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 安史之乱产生之影响: 安史之乱前后八年才被平定,对唐室影响深远。现分述如下: 政治方面: 安史乱后,唐室采姑息政策,封平乱之将领及安史降将等为节度使;节度使拥有辖境内之军、民、财大权。其后节度使自相世袭,割据地方,不听命中央,使唐中枢不振。 安史之乱,宦官李辅国拥立肃宗;肃宗以李辅国拥立有功,命出掌中央禁军,开宦官控制军之先例。日后宦权不断扩大,专擅朝政,使朝政日坏。 安史乱时,唐向回纥借兵助平叛乱,恃功掠夺,令唐国威荡然。自此吐蕃、南诏等扰边不?,唐国力衰微。 社会方面: 黄河流域经多年战乱,破坏不已,社会文化重心逐渐南移。 2. 北方战乱频仍,土地荒芜,人民死于战祸及流亡他地者众,人口锐减。 经济方面: 1. 战乱时期,户籍散佚,租庸调制遭破坏;藩镇跋扈,地方贡赋不 *** ;加上回纥又恃功苛索,使唐室财政枯竭。 2. 安史之乱,地方残破,生产停顿,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朝廷复多方征税,致令民生困苦。 外族入侵方面: 安史乱时,边疆精兵内调平乱,形成边防空虚,南诏、契丹、吐蕃等乘机入侵,回纥亦乘时扰边,边患日重。 总言之,经过八年的安史之乱,唐室元气大伤,从此步向衰落败亡的道路。 附试题一: 或言安史之乱为唐代由盛转衰之分界。此说当否?试论析之。 有言安史之乱为唐代由盛转衰之分界
此说并不恰当。因为一国之衰落必有前因
断不会因一件事就突然由「盛」立时转向「衰」的。事实上
唐代在安史之乱前
其政治、 军事及社会经济已渐走下坡
而安史之乱则是将这些弱点暴露及加剧唐代的衰落而已。 一.唐代在安史之乱前已早有隐忧: 政治方面: 1.人主怠政:天宝年间
玄宗怠政
沉迷女色
耽于逸乐
政治日坏。《唐鉴》卷九载范祖禹评唐玄宗云:「其终也
惑女宠
极奢侈
求长生
从一人之身而前后相反如此
由有所陷溺其心故也。」 2.用人失当:玄宗晚年居于深宫
政事尽交李林甫
国事日坏《新唐书.李林甫传》载:「凡在相位十九年
养成天下之乱。」可见他为祸甚深。此外
他为巩固相位
杜绝「出将入相」之路
起用胡人为边将
形成胡人势力膨胀
威胁中央
是为唐室一大隐忧。其后
李林甫死
玄宗又宠信杨国忠。他为人「强辩而轻躁」
其处事「责成胥吏
贿赂公行」。同样
杨氏非治国之才
使政治败坏。 军事方面: 1. 边将坐大:唐在安史之乱前已隐藏了种种危机
尤以军事为甚。玄宗时采张说建议
以?骑取代腐化了的府兵
可是?骑以募兵制度实有其缺憾
因中国传统观念:「子弟为武官
父兄皆不齿」
故中央军力薄弱
出现严重真空。反之
于边防的十大兵镇
各节度使勇武强悍
战斗力强劲。因此
唐室严重地外重内轻
这是在安史之乱前
唐室之一大隐忧
也是衰落之先兆。 社会方面: 1. 贫富悬殊:天宝年间
豪强兼并
出现大量庄园
农民更成为地方的佃农
贫富已趋悬殊
如杜甫曰:「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可见唐代于安史之乱前
社会经济已出现问题。 由此观之
唐代于安史之乱前
其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三方面已出现问题与隐忧
故可推翻「安史之乱为唐由盛衰的分界」一说。当然
无可否认的是安史之乱的出现
确实为唐室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严重地加剧了唐室之衰落。 二.安史之乱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剧唐室之衰落 政治方面: 1.促成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期间
唐室为求平乱
采取姑息政策
积极拉拢安史降将
如田承嗣、李怀仙等等
且节度使的职位可私相授受
中央无力过问
自然安史之乱降将拥兵割据
对抗中央。 2.间接引发宦官专权:安史之乱
为宦官干政缔造了不可多得的时机
如宦官李辅国拥立肃宗
掌政;宦官鱼朝恩
仇士良等的弄权。此后
宦官日渐掌握军政大权
废立君主
控制唐室政局。 藩镇割据及宦官专权都是唐日渐衰落之关键
可见安史之乱对唐室负面影响之深远。 社会经济方面: 1.户籍散失
严重影响唐室收入。 2.贫富悬殊情况无法改善
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3.北方严重残破 对外关系方面: 1.回纥长期苛索:回纥恃平安史之乱有功
向唐室苛索。 2.外族不断入侵:如:吐蕃、南诏 3.天可汗制度崩溃 总结而言
唐室在安史之乱前早已出现隐忧
政治、社会经济等己存在问题
国势已趋向衰落。而安史之乱无疑对唐室带来极深远且严重的负面影响
使唐室无可救药地踏上衰亡之路。所以我们可以说唐室在安史之乱前己早有隐忧
走向衰落
而安史之乱只不过将唐室内藏的种种问题暴露出来和激化而已。安史之乱只对唐室衰落起加速的作用
唐室的衰落并非安史之乱暴发后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