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_临死时,写的诗中真暗藏着大清灭亡之缘由吗?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在卜键先生《和珅的衣带诗——一个所谓历史谜团是怎样生成的》一文中已有比较详细且颇能让人信服的解析。下面我简单说一下卜键先生对和珅临终前写的诗的看法。
这首诗的通行版本是这样的。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这首诗一向被称作难解之谜,主要是因为第三句的水泛含龙。卜键先生认为这首诗是经过了两次抄录错讹才让人难以索解的。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首诗基本上是从孟森先生《明清史论著丛刊》里<清高宗内禅证闻>一篇里看到的。但是孟森先生在写此文时,提到的该诗是从《朝鲜实录》上看到的。但是查《朝鲜实录》和吴晗先生主编的《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记载的却是水汛含龙。
由水汛含龙变成了水泛含龙,这是第一次转抄错误,孟森先生造成的。更重要的一次,却是当时朝鲜人造成的。水汛含龙其实应该是睢汛合龙,可能是当时朝鲜在华使臣听到这首诗时录写有偏差,也有可能是李朝实录整理的时候由于不懂当时大事而造成的误判。
卜键先生这么说绝不是无的放矢的,其实关于这首诗,还有别的版本,只不过一直不被人注意罢了。在清朝著名学者梁章钜的《浪迹丛谈·睢工神》一篇中也提到了和珅的这首绝命诗。梁章钜先生的版本最后两句是这样的:他时睢口安澜日,记取香烟是后身。
所谓的睢水合龙和睢口安澜其实指的都是当时的一件大事:黄河决口于睢州地段,当地有古地名睢口,所以当时官员向朝廷奏报决口事宜经常用睢口、睢汛一词。至于合龙,当然是把被冲开的决口堵闭,而黄河决口的每一次合龙,对朝廷来说都是莫大喜讯,照例会由京师驰送大藏香十二支,隆重祭祀河神。
回过头来再看和珅的这首诗,他时睢汛合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意思就是等待睢口合龙那一天,祭神的袅袅香烟中,你们会看到我的忠魂。至于所谓的慈禧祸国鸦片误国,这首诗是和珅对满清灭亡的预测等等,都是牵强附会之辞,孟森先生自己都说了是无稽之谈,偏偏还有这么多文史达人深信不疑,深为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