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延年和陈乔年的诗歌

在1994年的春天里,位于上海市的龙华烈士陵园内,一位六旬老者在身旁几人的陪同下,怔怔注视着墓碑上的黑白照,忽而双膝下跪,颤声哭道: “爸爸,女儿终于来看你了!”

谁又能想到,本该是这世上最亲近的父女俩,第一次见面,一个沉睡于土地之下,一个痛哭于墓碑之前。

而这墓碑上的遗照,赫然是革命烈士陈乔年。

身为女儿,为何年近花甲方才姗姗来迟,为何在父亲生前从未谋面?

这一切都是一场多人的遗憾,而这场遗憾的开端,得从陈乔年的出生说起。

1902年9月2日,陈乔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从小生活在一个官僚家庭中,虽然受的是封建教育,但是 社会 的黑暗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封建制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父亲便是赫赫有名的革命家陈独秀,爱国志士为反抗黑暗 社会 所进行的前仆后继的斗争,不断地启迪和激励着他。

因此,在父亲的革命思想影响下,在大哥陈延年的带动之下, 他逐渐树立起救国救民的志向,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13年,陈乔年和陈延年因父亲陈独秀从事反袁革命活动受牵连,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不得不逃到怀宁乡下避难。

因无法在安庆继续求学,延年和乔年辞别了家中亲人,离开了家乡,来到上海读书,从此再也没能回过怀宁老家。

1919年12月,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乔年和延年一同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冬,经中***中央批准,陈延年和陈乔年加入中国***产党。

次年的三月份,根据党组织决定,陈乔年等人离开法国赴苏联,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4年冬,遵照中***中央的指示,陈乔年离开莫斯科回国。

回国后的陈乔年被党中央派到北京工作,担任中***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部长。

在此期间,目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种种倒行逆施,他不由得怒火中烧, 更加坚定了斗争的决心

以国***合作为最新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又是他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念,随后在李大钊的带领下,以满腔热情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

也是在这个时候,陈乔年结识了革命女青年,史静仪。

史静仪是湖北武昌人,在与陈乔年相恋后很快便结为夫妻。

革命事业虽然艰苦,但夫妻齐心协力从未放弃,在二人结婚不久后,诞下了长子陈红五。

但这个孩子还未享受到父母的宠爱, 陈乔年就被捕入狱。

1928年2月16日,中***江苏省委在英租界北成都路刺绣女校,秘密召开各区委组织部长会议,陈乔年负责主持这次会议。

由于叛徒唐瑞林告密 ,敌人突然袭击包围了会址,陈乔年和江苏省委机关的负责同志因此被捕。

陈乔年清楚地知道,既入虎口,势难生还,从最初选择为革命献身的那天起,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但妻子史静仪无比忧心,日日忙碌于如何将陈乔年营救出来,因此疏于照顾尚且年幼的孩子, 二人的第一个孩子就这样不幸夭折。

但陈乔年那边同样在水深火热之中,党组织千方百计在营救着被捕入狱的同志们。

因为陈乔年并未暴露真实身份,党组织便计划用钱将他赎出,并且由叛徒不认识的周之楚顶替他的职务。

周之楚也十分大义,当即允诺,愿意以自己的牺牲来保全陈乔年的生命。

一切本都顺水推舟地进行着,谁知周之楚的父亲也正在想方设法营救着自己的儿子,得知此事,出于护子之情,泄露了陈乔年的真实身份。

敌人为了得知有效机密,对陈乔年用尽酷刑,陈乔年始终咬紧牙关未曾松口。

甚至是就义牺牲的前夕,他仍然坦然以对,并说: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而此时受尽折磨的他,也并不知道自己的长子已经夭折了,而妻子的肚子里,还有一个遗腹子。

1928年6月6日,陈乔年被杀害在了枫林桥畔,年仅26岁。

甚至死后不允许为其收尸,遗体被随意弃之于江中。

一个本该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一夕之间,付诸尘埃。

当史静仪还未能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陈乔年牺牲的消息传来,彻底击垮了她。

而陈乔年的遗腹女,小陈鸿此时还在母亲的肚子里。

待她出生之际,史静仪已经被无情的命运打击得万念俱灰。

陈乔年牺牲之际,正处于上海白色恐怖的巅峰时期,四处都有大量的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国民反动派杀害。

失去精神支柱的她,在敌人的迫害下,无力抚养女儿陈鸿,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个孩子,遂将襁褓中的女儿送到了上海市的互济会。

“互济会”是我党领导的群众性 社会 救济团,前身叫做“中国济难会”,主要担负着救助革命烈士后代,救济被压迫的群众和革命战士,阻止贫民救济运动等任务。

史静仪本想着避过这阵子的风头,待到时局稍稳时再将孩子接回来。

故而在安顿好陈鸿之后,自己也出国只身前往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恰好有一对苗姓夫妇,在上海当帮佣,前不久,他们的大女儿苗芳为了革命不幸牺牲,在组织的认真斟酌下,觉得孩子交给他们抚养不会引人怀疑。

所以组织里的同志给了这对夫妻两块大洋,嘱咐他们带着孩子回老家避避风头,等革命胜利再将孩子送回陈家。

陈鸿被这对夫妻取名为苗玉。

由于时代的动荡,那个时期的平民很难落脚,不幸的是,苗父恰在此时身染重病。

这个贫穷的家庭很快便被拖垮了,由于养不起陈鸿, 年幼的小女孩又被转手送给了另一户人家。

由于上海此时的党组织屡屡遭到反动派迫害,很多经手此事的主要负责同志不是被捕就是牺牲,再加上陈鸿不断被多次转手,组织渐渐便失去了陈鸿的消息。

史静仪在这之后又辗转苏联,和一名许姓的军官结了婚,还诞下了一位儿子,名叫李文。

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年幼的女儿流离失所,饱受苦难。

陈鸿曾在三岁时患上麻疹,生命几度垂危,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她在九岁时又被送去了地主家做短工,受尽虐待。

身子骨都没发育完全的她,要背比自己更重的柴,要花上双倍的时间去给雇主洗衣服。

其实也并不是养父母虐待她,在时局动荡的背景下,这就是平民孩子最常见的生活状态。

而可悲的是,身为烈士子女的她被迫和家庭分散,甚至此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来历。

她就这样以苗玉的身份艰苦地生存着,由于养父母常年在外避难,苗玉跟着外祖母在老家相依为命。

外祖母年迈,并没有劳动力,于是这个两口之家的劳动来源全压在了小苗玉身上。

但小苗玉根本支撑不起这个家,不仅食不果腹,甚至在交不起租金后,地主昧着良心,找茬连她养父母的房子都给抢了。

小苗玉就和她家的牛住在一起,有时候甚至还会上街乞讨。

直到她13岁那年,外祖母在弥留之际方才告知了她的身世,苗玉这才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但养父母家也并不知道她的生父母。

因此,苗玉虽有寻亲的念头,却也不知从何找起,前一户人家早因战乱失去了音讯,她压根不知道自己从哪来。

无计可施的她只好作罢,但寻亲的念头深深埋在心里,生根发芽。

此时史静仪已经从苏联回国,当即便打算把女儿接到自己身边。

但此时女儿的下落已经随着时间消散,在那个年代,流离失所已经成了百姓的常态,更何况当初她刻意隐瞒身世的女儿。

史静仪虽心急如焚苦寻了多年,却也难寻这个女儿的下落。

两方都在寻找,可是谁也没办法找到对方。

1944年,在苗玉16岁这一年,一支新四军部队来到了苗玉所在的村子里招兵。

而年纪轻轻却成熟懂事的苗玉恰好被一个干部注意到,还特意主动去问了她愿不愿意参加新四军。

苗玉自小在乡下长大,只知道这支部队是来帮助老百姓的,能帮百姓们赶走坏人,于是,她立马答应加入了新四军。

而革命烈士的遗孤兜兜转转之下,亦加入了革命。

因为年纪小,又是个姑娘家,所以苗玉被分配进入了洗衣班做事,虽身为后勤人员,她照样干得十分有劲。

给战士们洗衣服,让战士们穿上干净的衣服,打最漂亮的仗,同样也是在出力。

故而踏实肯干的她很快就在洗衣班里被提拔成为了班长,直到后来年迈的陈鸿接受采访,提起此事依然一脸骄傲。

过了几年,苗玉被调到了华野第十兵团担任仓库管理员,随后随部队南下参加解放福建战役。

从此她便和福建结了缘,在福州安了家。

在福建解放之后,苗玉被调职至政府工作,先后在福州市公安局、轻工局任职,随后恋爱结婚,还孕有了五子一女。

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家庭的她,仍然在渴望着自己曾经素未谋面的家庭。

在全国解放后,苗玉开始寻找苗家人的下落,因为苗家人是她记忆里的第一户人家,他们肯定知道点什么。

1973年,在苗玉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找到了苗家人,也成功在苗家人口中得知了自己烈士子女的身份,是在上海领养的。

除了这两条消息,别无再多,毕竟当初为了隐瞒陈鸿的身份,苗家人也不清楚她到底是哪位烈士的女儿。

但对于苗玉来说,这两条仅有的信息也弥足珍贵。

但当年的革命互济会早已解散,相关的同志也了无音讯,苗玉虽知道了自己的大致来历,却也一时间寻不到亲人。

而史静仪那边,多年来也从未放弃寻找女儿的念头。

于她而言,她与陈乔年的大儿子夭折已经是天大的遗憾,这个小女儿的下落便成了她心中的一个死结,不把女儿寻到,她就了身离去难以面对曾经的丈夫。

也正是多年积郁造成的毛病,史静仪身染重病,愈演愈烈,即使是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里,史静仪也不忘嘱托他人帮忙寻找女儿。

躺在病床上的史静仪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气若游丝之际,她耗尽所有的力气紧紧抓着妹夫杨纤如的手,一字一顿嘱咐道, 一定要帮她寻找到小女儿的下落。

1969年,史静仪抱憾而终。

在史静仪离世之后,妹夫一家人本着完成史静仪唯一的遗愿,开始不留余力地寻找着这个孩子的下落。

如果能那么轻而易举地找到,这也成为了史静仪的遗憾。

无奈之下,杨纤如在报纸上刊登了此事。

乔年烈士有女陈鸿,天涯何处。

这则报道刚一发布,很快便引起了 社会 的热议,陈独秀的孙女,陈乔年的独女,这层身份自是不容小觑。

何况陈乔年的牺牲,也是后世肃然起敬的事迹。

苗玉自然也在报纸上看到了这则报道。

单是烈士子女,经手与救济会这两条消息,与之恰巧吻合,苗玉寻找了多年的亲人,在此时头一次有了眉目

在苗玉心中,犹如一子激起千层浪,苗玉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写了一封信寄到了报纸上刊登的地址上。

而此时杨纤如身子骨也垮了,卧病在床,信寄到家时,杨纤如看着这张老人的照片, 断定这就是姐姐和姐夫的孩子。

因为苗玉和陈乔年长得太像了,纵使陈乔年英年早逝,苗玉如今已经是位白发老者,但流淌着同一份血脉的两个人,依然拥有着相似的神貌。

杨纤如和史静仪一样,虽有了遗腹女的下落,却也没能亲眼见到她一面,便撒手离去了。

随后,史静仪和后一任丈夫所生的儿子李文, 担起了这上一辈的遗憾。

为了万无一失,在登门拜访之前,他联系了安徽省政府和福建省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新四军研究会和陈独秀研究会,邀请他们一起调查此事,确保苗玉的身份。

远在福建的苗玉久久等不到回信,失望多次的她也没把这当回事,只当是自己弄错了,毕竟自己怎么碰巧会是陈乔年的女儿呢。

而李文这边,经过有关部门长时间的走访调查, 已经确认了苗玉就是陈乔年烈士的女儿。

1994年,李文夫妇来到了福州。

李文循着地址敲响了大门,直到开门的那一瞬,他的心脏快得仿佛要从胸口跳出来一般。

毕竟,这是他素未谋面同母异父的亲姐姐。

门被从内打开,露出门后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她眯着老花眼看着眼前这位陌生的客人,问明来意。

李文强压激动,颤声道: “我是史静仪女士的儿子,你的弟弟。”

苦苦寻找亲人66年的苗玉,就这样和亲人第一次见面,这是她想了66年的事,曾经她几度以为这辈子都找不到自己曾经的亲人了。

在久久的震惊之后,苗玉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她居然真的找到了自己的亲人。

而陈家后人,除了陈乔年的遗腹女陈鸿之外,只有陈独秀的第三个儿子陈松年所生的女儿,陈长璞。

陈长璞得知此事,忙组织亲人去接陈鸿归家。

在这些首次谋面的亲人陪同下,苗玉以陈鸿的身份,来到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内,站在父亲的墓碑前,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经年不见,从未谋面,照片上的父亲仍然年少,而女儿已经头发花白。

如陈乔年所愿, 他的子孙后代已经享受到了他们披荆斩棘所换来的幸福盛世 ,大好河山祖国昌盛,如所有烈士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