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的城市个性该是什么

也许,人们通常用以下文字来描述:韶关,据南岭山脉南麓,北江上游,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为粤北重镇,泛珠三角的腹地,具有“红三角”中心城市、枢纽城市和开放城市三大功能。其实,这样的描述似乎很难让人一下抓住韶关的个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确立城市经营理念,打造城市独特的个性,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城市能够形成自己的个性,那它一定已经拥有相当的文化能量并具有自己的独有的风格和气质。说到北京,人们不禁想到它是政治、文化中心,具有王者之气;说到上海,人们立刻感到它是国际大都市,“东方之珠”;说到深圳,人们不约而同联想到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因此,可以说,一个城市的个性是由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同决定的,与别的城市迥然不同的固有特征。现在,国内很多地方在发展文化产业、旅游经济和经营城市过程中,都把做好城市定位、打造城市个性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如江西瑞金定位于“红都”,河南洛阳定位于“牡丹之都”,清远连州定位于“水石连州”,云南申办世博会,用重金请来国内最著名的策划工作室为它“量身定做”,喊出了“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丽口号,福建武夷山如法效仿,请王志纲设计了“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中国武夷山”的广告词。有鉴于此,在对韶关美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认识的基础上,韶关的城市个性和定位是否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概括:山水韶关,天地丹霞;山水韶关,风度禅韵。前者注重于韶关的生态文化个性,后者强化了韶关历史文化品位。首先,“山”、“水”、“韶”、“关”,这四个字恰好概括韶关四个方面的特色:韶关市区莲花、芙蓉、皇岗三山蜿蜒,丛林密布,植被葱茏,在蓝天白云映衬之下,蔚为壮观,尽显“山”之风采;它又处于浈江、武江、北江交汇处,三水环绕,波光粼粼,更呈“水”之韵味;韶关的历史,又与“韶”、“关”密切相关。相传舜帝南巡,于城北韶石山独奏韶乐,余音袅袅。韶关因“韶”而得名,最应大力弘扬“韶”文化;韶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中原族群和经济文化南下的通道与关口,也是岭南商贸北上的必经之地。明清时期,韶关是中国重要的水陆税关,所收税赋是全国的四分之一,韶关之“关”因而得名。所以说,“山水韶关”,其独特的地理区位,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形成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次,“天地丹霞”,“风度禅韵”,展现的正是韶关最为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元素。天设地造,上苍赐予我们一个神奇秀美的丹霞山,如今,丹霞山成为了世界地质公园,为我们韶关打造出一个世界名牌。而唐朝贤相、著名诗人张九龄的“九龄风度”和六祖慧能创立的中国式“禅宗文化”,则蕴涵了韶关城市文化的独特品质和个性特征,这也是其他城市所没有和羡慕的。我们要张扬韶关的城市个性,就得培育“九龄风度”那种博采兼收、风华大度的气质和六祖禅宗那种有容乃大、直指心灵的本性,并使这两种文化交融并发扬光大。从全国范围来看,说到张九龄和慧能,只要喜欢唐诗和中国佛教文化的人大都知道,但很少人知道他们“出”自韶关,不少领导人和社会知名人士在踏上韶关后,才恍然大悟:这是盛唐名相张九龄的故乡,这是中国禅宗的发源地。如果我们要打造韶关个性,提升韶关历史文化品位,就必须认同“九龄风度”、“禅宗文化”是我们城市个性的精髓,并对此进行策划和强化,让人们一踏上韶关,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唐诗文化、禅宗文化的氛围。那么,又该如何打造韶关城市个性呢?第一,要重视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是韶关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特殊资源,在保护、开发这一宝贵资源的过程中,要站在历史的高度,面向未来,以全球化的宏观视野,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代精神,与当前和中长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以及人们不断增长的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以历史的发展的视野做好历史人文资源的科学保护、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是一项关乎社会变迁、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第二,要把韶关建设成为“宜人之居”。韶关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宜人之居”无疑是这个城市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要彰显“韶关宜居”这一个性,我们就要在对韶关历史(禅宗文化、韶文化和九龄风度)、现实(粤北经济文化重镇、旅游经济)、自然(三江六岸)、人文(南北文化汇聚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新的理念和勇气,从城市建设入手,把韶关的“人居”环境建设得更有特色。在城市环境方面:应从人本思想高度来规划这个城市的空间,从建设山水城市入手,加强城市中心林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培植,强调人与城市的相互依恋,人与自然的和谐***处。要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尤其是在绿化、亮化、水景、路景上有一个质的突破,形成绿化有层次、亮化出新意、水景有特色、街景见风格的崭新城市景观。使韶关的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使市民和游客在“碧水青山”间呼吸,在“三江六岸”边流连, 在“不夜城”内穿梭。在城市文化方面: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是系统的,是有形与无形、软件与硬件的有机结合。抛开对历史文脉的探索不谈,单从城市建设的角度看韶关的文化,在精神需求上,应该有更多的图书馆、体育场馆、歌剧院以及开放式主题公园。例如,在旧城改造中,以张九龄为主打招牌,营造唐诗文化,建立风度楼、九龄公园、九龄纪念馆,在熏风路沿江一带,建立“唐诗三百首”诗碑长廊;把火车站广场的“韶关欢迎您”招牌换成“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时”的诗句等,这一方面可以实现城市化进程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炼,同时也可以彰显大文化背景下韶关城市特色。在城市建筑风格上:西联新城区要打破区域观念,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吸收世界先进的建筑理念和优秀的建筑风格,摒弃实用主义带来的千篇一律,要把建筑做成承载我们这个城市发展历史的艺术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居住改变生活,建筑改变城市”设想。在城市的荣誉方面: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正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珠三角城市群战略构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从推进城市整体速进的角度出发,去争取城市的另一个更高的荣誉――中国人居奖和联合国人居奖。要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把韶关这个“宜人之居”山水城市的鲜明个性,推介给全国、展示给世界。第三,加大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而城市个性化又是旅游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力助推器。韶关自然人文环境得天独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做大做强韶关的旅游,将韶关定位为以“自然奇观、人文源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和文化旅游区。重点培育丹霞山、南华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恐龙化石遗址、广东大峡谷为拳头产品,以发展观光旅游为主,辅以度假旅游,从而形成自然文化遗产、山水生态和地质与文化三大旅游链。特别是在经营策划丹霞山的旅游上,我们要学习湘西张家界、凤凰和云南丽江等的成功经验,不要把丹霞山与庸俗的性文化宣传结合在一起,要强调丹霞山的“天”(盘古文化、图腾文化、寻根文化与情爱文化)与“地”(奇丽自然山水与地质地貌文化)的统一,强化丹霞山是天下“丹霞地貌”的龙头,努力把它打造成为地质地貌研究和科普基地、美术、摄影和文学的创作、实习基地,海内外游子的寻根问祖福地,增加其科普、人文色彩。另外,在制定旅游规划时,要有“大韶关”的意识,把马坝人遗址、石峡文化遗址和南华寺捆绑在一起,全力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让韶关多一个“世界名牌”,让中国多一个“世界名牌”。)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