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柳唐口八大景是那个

第一景为华岳仙掌。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区南,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会处,最醒目的奇观要算东峰一侧断崖上的“仙掌”了。它像一只手掌,五指分明,惟妙惟肖,若逢雨后,山腰云雾飘动,如临仙境。相传很久以前,华山与中条山相连,黄河水流到这里被山拦挡,河水经常泛滥。当时有一河神叫巨灵,他足踏中条山,手推华山,咆哮一声,劈开两山,滔滔黄河水才付之东流,从此在华山留下了手掌痕迹。

第二景为骊山晚照。骊山位于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岭东端的一个支脉,是关中最古老的一座名山。据说,在商朝时,这里曾是骊戎国的所在地,所以叫骊山。也有人认为,“骊”在古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从远处看去,郁郁葱葱,就像一匹奔腾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美如锦绣,所以人们叫它骊山。

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山色绚丽,落日的余辉给骊山远近的山峦涂上一片金色,景色十分艳丽。苍山秀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妖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因此,这一美景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

第三景为灞柳风雪。灞桥,又称霸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像冬日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或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尤其是每到暮春垂柳扬花吐絮之际,只见纷纷扬扬的柳絮,宛如雪花,漫天飞舞,别有趣致,“灞桥风雪”从此被喻为 “关中八景”之一。

第四景为曲江流饮。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它曾经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春来之时垂柳丝丝,游人如织,佳人采莲逐嬉,呈现一片“曲江水满花千树”的盎然生气。每年皇帝在曲江赐宴新科状元进士,他们在这里乘兴游玩,放杯于曲江池内,杯随水势,轻漂漫漫,流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曲江流饮”由此得名。

现在的曲江已经是西安市的一个亮点,很多和唐代有关的公园、街道都在建设之中,想必大家都知道,电影《大唐芙蓉园》即将上映,大唐英蓉园也已经开园并迎接游人,陕西领导人在这里先后宴请了连战和宋楚瑜;大唐不夜城、唐长安遗址公园等也在积极建设中,再过五年,这里将是一片大唐胜景!到那时,大家一定要再次亲临西安,亲自感受一下大唐时的景色!

第五景为雁塔晨钟。大家知道,西安有两个非常有名的“雁塔”,就是大、小雁塔。该景特指城南荐福寺小雁塔内的一口大钟,过去,每天清晨都要按节律敲击大铁钟,向人们报晓。清脆而洪亮的钟声,远震古城内外。因此“雁塔晨钟”被誉为 “关中八景”之一。

第六景为草堂烟雾。草堂寺在西安市长安区西南户县终南山下圭峰山北麓,是佛教“三论宗”起源地。西域高僧鸠摩罗什生前在此译经讲佛,死后葬于此处。塔北竹林内有一井,井中常有烟雾升腾而出,与周围山冈水气及草堂寺上空缀绕的香烟混为一体,形成草堂烟雾,为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另一种说法是,寺内北侧有一口古井,当年井中有一块石头,每当看见一蛇卧石上,辄有白雾冲天而上缀绕于帝都长安,因而被称“烟雾井”,形成 “草堂烟雾”的美景。

第七景为咸阳古渡。指的是咸阳的渭河渡口。在古时东送友人多在灞桥折柳相送,而西去故人则多在咸阳桥挥泪惜别。咸阳古渡为秦第一大渡口,周围风景秀丽,天空北雁凤鸣,水上白鹭出没,别有一番景致。

第八景为太白积雪。太白山位于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太白积雪”指的就是这里的风光。关于“太白积雪”的景点,历来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太白山由于海拔较高,所以山顶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便是三伏盛夏,山上也依然是皑皑白雪的冰凌世界。人们远在百里之外,遥望太白山,只见山下苍翠,山顶雪白,故有“太白积雪六月天”之说。另一种说法是,太白积雪并非真雪,因为太白山顶部多由浅色的片麻岩组成,加之气候高寒,日照强烈,风吹雨淋,使整块岩石不断地风化破碎,不停地沿着山坡滑落。日久天长,就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地方,形成了一片白色的石海,而在海拔3200米以下处,仍是一片森林的海洋。这样,就形成了山腰下青绿、山顶上雪白的奇异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