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文学中盛放的樱花

樱花,花期极短,大片大片的花朵开放时就具有让人无法忽视的美丽。但凋谢时却毫不留恋地离开新奇的世间,干脆地化为有情有义的春泥。樱花,轰轰烈烈而生,从从容容而死,是那样的耀眼。说到樱花,不得不想起的就是大和民族所在的日本了。

大和民族,是一个绚烂的民族,他们认为生命是短暂的,需要活得美丽雅致又灿烂,然后死亡是果断决绝的,丝毫不拖泥带水。他们就如樱花一般活着,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樱花般的文化,并将其呈现在浩瀚的日本文学作品中。

樱花在平安时代受到了两位天皇的喜爱,并且丰臣秀吉举办了第一次花见,樱花开始成为日本花中主角,被诗人所赞颂。而清少纳言就是平安时代文坛上的那一朵孤傲的樱花。清少纳言的《枕草子》突破了以往日本文学的格式规范,是日本的第一本随笔集。清少纳言凭借她敏感而纤细的感觉,用清新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了她在宫中的见闻,还有四时的情趣及一些平常惯见之事。她的文字总是那样的直接简洁,淡淡几笔,就描绘出一个诗意的世界。见到喜爱的事物,她毫不掩饰地说“……真好啊!”、“……真有意思啊!”。清少纳言是如此的单纯美好,她的文字也是如此细腻柔美、精致典雅!在《枕草子》中华服、时花、可爱的花、有意思的事构成了主旋律,在这些小事中,日本花道追求雅致的文化便可见一斑了。同样在里面可见的还有白居易对日本诗歌的影响。《枕草子》中一个出名的故事“香炉峰雪”,就说明白乐天的诗作在日本上流贵族社会广为追捧,连一些才女也爱熟读学习。白乐天的诗作俚俗,以闲适诗为主,沉醉于自然风光。这与当时的日本文化不谋而合。樱花盛开后飘零,景致小而精致,纵情自然山水之间,化整为零,优雅矜持而浪漫。这便是日本的平安时代。所以清少纳言与她的《枕草子》就是平安时代在日本文学上盛放的一朵灿烂的樱花。

到了江户时代,樱花开始成为大众审美,成为日本主流文化的的标志性象征。那时简直可以说是“十万樱花入梦眠”。这时期,日本文学上的那朵独特的樱花——永井荷风就出场了。江户时代,日本的锁国政策开始被打破,社会不复以前的安逸,日本文化也受到西方的冲击。永井荷风便身处当时的动荡中。而他是浪人中的精英,“江户子的典范”,沉湎于过去的辉煌与秩序,冷眼于当今的粗鄙与混乱。于是他用自己的方式来抗争,通过怀古和描述艳情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愤懑之情。他在《东京散策记》中写道:“以蝙蝠伞为杖,趿拉着晴日木屐,步行于市中的时候,我在怀中一直携带着嘉永版的江户区划图。”这是因为“边走边查看昔日的地图,自可于所见之处毫不费力将江户之往昔和东京之今天加以比较对照。”由此可见他对江户世俗生活逝去的悲惋之情。在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冲击之下遭受严重摧残的日本传统文化和古代遗存比如浮世绘。永井荷风是江户趣味——“纯粹的优良的日本特色”之寄托。你能想象日本没有了樱花的样子吗?想必不能。同样,我也无法想象失去了永井荷风的江户时代。所以永井荷风是江户时代日本文学中那不可或缺的樱花。

如果说清少纳言是宁静淡雅的垂枝樱花,那么永井荷风便是独特的江户彼岸樱了,而太宰治则是那凄艳的落樱了。太宰治是一个具有日本花道精神的作家,他的作品和经历真实地体现出日本的物哀之美。他选择在文学创作巅峰时的时候自杀,这是因为他身上浓重的茶气和武士道精神在影响着他。《人间失格》中叶藏觉得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与其他人不同,没有饥饿的感觉,但他伪装着去做一个正常的人。从对现实生活的恐惧,到生而为人的虚无感负罪感,因抓不到生活的意义而堕落颓废,终至死亡,这是太宰治为主角大庭叶藏安排的人生轨迹。社会的边缘人,这是太宰治对叶藏的定义,也是他对自己的定义。他在这本书里吐露自己的内心后,就义无反顾的奔向死亡了。这只是属于他的颓废之美。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窥见那种如樱花般的日本民族精神,在怒放时凋零,在生命的最后保留最美好的形态,凄惨却又烈艳的“物哀”之美。虽然他的人生极其短暂,但这不妨碍他成为日本新戏作派的代表人物,在战后日本文坛上开出一枝绚烂的樱花。

日本是一个追求精致高雅的民族,但他们的性格有着双重性。一面文雅执着于生命,另一面却截然相反,有种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绝与疯狂。

三岛由纪夫的一生也深刻的体现了日本樱花的“物哀”之美。他批判过太宰治的文风,但他却也说过:“对啊,我和太宰治一样,是一样的人喔。”所以,并不奇怪,他最后也走上了与太宰治同样的人生道路——用自杀对世间作了了结。

或许这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悲剧。战后的日本,外来的各种现代文明侵蚀了日本传统的文明,美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还。国民生活堕落,社会充斥着颓废与虚无主义,腐败、荒诞、衰落,压抑着人性。于是对社会感到悲哀绝望的文人们用自杀这样惨烈的方式对日本社会、对世界发出了有力的控诉,用美丽的生命为代价绽放了一城鲜艳而又淡雅的樱花。

在三岛死后,川端康成也选择了煤气自杀,就像他曾经说过那样“无言的死”去了,他的文字却让他“无限的活”下去。看过川端康成的《雪国》和《古都》后,就会发现川端的文字中充盈淡淡的哀愁,或许是他见多了死亡。但这样的文字很温柔,温柔得让人不由想起日本人的雅,女子穿着和服微微弯腰鞠躬,是那样的谦虚礼让、文质彬彬。川端康成是唯美主义,他的作品中日本乡村自然风光是极美的,温暖的人情之美也一起交织着。

“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得令人难以自信。星辰闪闪竞耀,好像以虚幻的速度慢慢坠落下来似的。……这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女子发现岛村走近,就把胸脯伏在窗栏上。这种姿态,不是怯懦,相反地,在这种夜色映衬下,显得无比坚强。”《雪国》中如是写到。驹子表现出的是一种不可玷污的纯洁之美,她优美而近于凄惨,纯真而又热情,就像雪国中的雪一般,耀眼得“活像燃烧的火焰”。还有叶子,就完全地表现出川端康成的悲观的虚无主义。对她的描写总是很模糊的,她的死也是绝美的意境,很符合物哀之美。他的文字就是如此这般,情景交融,流露出淡淡的人生无常的悲哀。

《古都》亦是。这是一个简单的细腻的悲哀的爱情故事,平静的激不起任何水花,但里面渗透的是日本人民的善良纯真和日本传统之美。日本文化将孪生子视为不祥,于是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便被分开。但或许是斩不断的血缘,尽管社会地位相差悬殊,她们又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和睦相处。那种姐妹亲情是多么令人喜爱呀!千重子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她一直是一个樱花般的女子,带着日本女子特有的温柔美丽,身上有着一股抹不去的哀怨。还有文章中京都郊外森林的深秋之景,是对日本逝去的美的追念,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川端康成的文字是这样的唯美动人。在我心中,他就如同日本樱花中最美的八重樱,如花语所说一样文雅,有着言而不决中的温柔和耐心。

樱时一过,和煦的春日阳光也挽回不了樱花奔向大地的决心。满树、满城、满世界的樱花飘飘洒洒地落下,纷纷扬扬地在空中飞舞、回旋。樱花成雨,滴落在每个人的头上、身上、心上,宣扬着自己的生命理念。花已落尽,但淡淡的余香一直萦绕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人们不时回想起那场粉红色的梦境。

清少纳言、永井荷风、太宰治、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日本作家如同这般美丽而又哀艳的樱花雨,而他们的文字有如花香花影,残留在人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字里行间的力量一直都在轻轻地敲打着人心。

日本人最爱为樱花,于是樱花灿烂地活灿烂地死的精神之美一直渗透在日本人的文化思想精神之中,浸润在他们的行为表现之上。他们,欣赏赞美樱花的物哀之美,懂得在悲观中升华。日本,人如樱花,文如樱花。

因此,我相信日本文学之中会永远地盛放着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