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天籁

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其十二。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天趣:自然的情趣。这两句大意是:诗歌应写出自然界的真实声音和充分的自然情趣,好诗的标准不过是近于人情。

作者主张诗歌要崇尚自然,反对矫揉造作和格律束缚,真正写出人的真性情真怀抱,去伪存真,不要人工雕琢,这样才算音乎“天籁”、“天趣”,“近乎人情”的好诗。~揭示出诗歌创作中的一条基本的艺术规律——自自然然地 *** 情实感,这是对写作者的重要启示。

名言作者:张问陶

张问陶档案资料:清代官员、诗人

推荐名人名言

诗言志,歌永言。

《尚书》 《尚书·尧典》

诗家气象贵雄浑。

宋·戴复古《论诗十绝》其三。诗家:指诗人的作品。气象:景象。雄浑:雄健浑厚。本句大意是:诗歌中的景象以雄浑为贵(不可过于雕琢或朴拙)。戴复古的这首诗全文是:“曾向吟边问古人,~。雕锼太过伤于巧,朴拙惟宜怕近村”。作者认为,诗歌的语言如果过于雕琢就伤于虚浮,如果过于质朴就近于村俗,而雄健浑厚则是最好的境界.这是作者对诗歌辞采的要求,这种文学主张可以借鉴。

南宋诗人 戴复古 《论诗十绝》

子美集开诗世界。

宋·王禹偁《日长简仲威》。子美: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本句大意是:杜甫的诗集向人们展开了一个诗的世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就像一幅辉煌的历史画卷,从各个方面展现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而且在形式上众体兼备,无所不长。至于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更是多种多样。所以一部杜集,就是一座诗歌的艺术宝库,王禹偁用“诗世界”来概括它,是并不过分的。这个名句可供评价杜诗时引用。

北宋诗人 王禹偁 《日长简仲威》

言有尽而意无穷。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本句大意是:语言完了而意味却无穷无尽。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含蓄的诗境,言虽尽而寓意无穷,耐人思索,耐人寻味。刘勰《文心雕龙》所谓“情在词外”,所谓“物色(风物景色)尽而情有余”,“辞已尽而势有余”,指的就是这种含蓄的美。无论写诗作文,都应追求一种深度和厚度,避免因过于直露而流于浅薄。

南宋诗论家、诗人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

晚节渐于诗律细。

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本句大意是:老来对于诗律的要求更加严格。用心精细,力求其工杜甫的诗歌在语言的锤炼科音律的运用上,都是下过苦工夫的。他曾说:“赋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新诗改罢自长吟”。正是通过反复的推敲、吟咏,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要求自己,才使他的诗歌艺术迷到高度精美的程度。

唐代诗人 杜甫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点击查看更多 诗歌经典语句

新蚕蠕蠕一寸长,千头簇簇穿翳桑。

清·张问陶《采桑曲》。翳(yì义):遮盖。这两句大意是:新蚕已长有一寸来长了,千头万头,成堆成团,蠕蠕而动,在桑叶的遮盖下钻进穿出。这是写蚕吃桑叶的场面。诗人所用的词句都很准确而具有形象性。“蠕蠕”以形容其腰,“簇簇”以形容其多,“穿”则不单是形象地描绘出蚕在桑叶下爬进爬出,也准确地描绘出蚕群边吃边爬,把桑叶吃透、爬遍的景象。这些描写都十分真切,非亲眼所见莫能道。

写出此身真阅历,强于饤饾古人书。

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其三。真阅历:亲眼所见,亲身所历的生活实践。饤饾(dīngdòu订豆):也作“饤饾”,本指供陈列而不供食用的食品,后用以比喻罗列辞藻,堆砌典故.这两句大意是:生动活泼地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真情实感,才是好诗,比因袭古人,亦步亦趋,类似抄书的作品好得多。张问陶是乾隆进士,他继承和发展了袁枚的“性灵说”,主张诗歌应抒写性情,反对模拟。这首论诗绝句“胸中成见爆消除,一气如云自卷舒。~”不仅针砭了当时诗歌创作中寻章摘句、模拟古人、门户之见等诸多弊病,也指出了诗歌创作中普遍应该注意的问题。

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

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

清·张问陶《阳湖道中》。冶(yě也)红:艳丽的红色。妖翠:妖烧的翠绿色。这两句大意是:盛开的桃花和摇曳的垂柳装点了江南春色,满眼都是艳红娇绿,简直和图画一样。诗句盛赞江南春景的秀丽,给人以热烈而明艳的感受,可用于对江南春色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