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诗来写作文

1. 用一篇诗来写作文

感谢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不但说明了母亲对儿女的恩情,还歌颂了母亲的伟大。

在孩提时代,妈妈是我的主宰:饭是妈妈喂的,衣服是妈妈教我怎么穿的,名字是妈妈教我写的……妈妈是万能的,是伟大的。

我一天天地在长大,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已不再多见,取而代之地常常是严厉的面孔。每天陪伴我的只有书桌、台灯和数不清的习题。"难道母亲不爱我了吗?"我一次一次地冒出这个念头,又一次次地将之否认。想起小时候,母亲教我写字,背诗,寒冬里给我洗衣服,在酷暑为我整理房间……我八岁那年的一天,半夜两点钟,外面是瓢泼大雨、电闪雷鸣。我突然发起了高烧,爸爸不在家,母亲看着我,又望望窗外,仔细给我披上雨衣,毅然背起我向医院跑去。我伏在母亲背上,清晰地听到了母亲急促的喘息声。我的心快要碎了,我说:"妈妈,我下来自己走吧!"母亲毅然答道:"那怎么行呢?你发着高烧,怎么能在雨里走?把雨衣披严,千万别淋着了。"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雨大路滑,母亲一歪,险些摔倒,站稳后,她急切地问我:"没事吧?"我说:"没事!"母亲长舒了口气,如释重负地说:"那就好,那就好。"就这样,母亲深一脚、浅一脚地把我背到了医院。

因为我身子弱,所以妈妈总想法子烧我喜欢吃的菜,给我增加营养。色香味俱全的红烧狮子头、又酥又嫩的糖醋排骨、香辣诱人的辣子鸡;妈妈还会做香糯可口的八宝饭、腊八粥……很多同学吃过妈妈烧的菜,他们都羡慕我有一个很会烧菜的好妈妈,这使我很骄傲。妈妈非常勤劳:一下班她不休息,就开始做饭;吃完饭后,又忙里忙外地做家务。我去帮妈妈做家务,妈妈总是问我:“你的功课做完了没有?”只有我做完了功课,妈妈才让我帮她做家务。

妈妈有一个小小的“缺点”,就是爱“唠叨”。比如:今年全国音乐考级报名时,我报考的是古筝业余六级。因为级别高,所以每天都要练两个小时古筝。有一天,我应贪玩没有弹琴。妈妈知道后,很生气,就开始“唠叨”了:“你为什么不弹琴?今年考的是六级,不再是二级了,该多用点时间来弹琴。弹了琴再出去玩不更好吗?……”听了妈妈的话,我再也不贪玩了。经过努力,我终于取得了古筝六级的证书,妈妈脸上的笑容别提有多灿烂。

妈妈“唠叨”事情多得数不清,有时是我贪玩引起的,有时是我字写得不端正引起的,有时是我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引起的……但我从内心里感谢妈妈的“唠叨”,因为有了这份“唠叨”,才有了今天的我。

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就像春天的阳光给小草的恩情一样,我永远也报答不了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母爱!

2. 怎样用诗句写作文(里面要有诗句,全诗,意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象 作品:秋夜将晓⑴出篱门迎凉有感 (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内容: 三万里河⑵东入海,五千仞岳⑶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⑷里,南望王师⑸又一年。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

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5.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6.海:指黄河。 7.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摩天:碰到天。 8.遗民:北方沦陷区的人民。

9.胡尘:指金兵铁骑扬起的尘土。 10.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古诗今译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 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

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 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

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 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 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 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

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 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创作背景 六十八岁的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

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

这里选了其中一首。 [内容评析]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

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

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

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

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对于诗歌艺术颇多会心之论,他曾以小幅绘画为喻,揭示绝句短诗含蕴深广意境的特点,是很有启发性的。其说见《姜斋诗话》卷二: 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

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

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

在方尺的画幅中,收摄万里的风光,决不是将山河城郭按比例缩小而罗列于纸上。艺术作品塑造了生动的典型形象,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虽着墨不多,而意境则浩无际涯,颇难以道里计。

不过王夫之认为只有盛唐绝句能得意余言外的妙境,则未必尽然。他所举崔颢《长干行》,含情脉脉,蕴藉有致,实为诗意之一境,如司空图《诗品·含蓄》标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前人论诗歌意境的,常常向往于这种境界。清王士禛的崇尚“天外数峰,略有笔墨,意在笔墨之外”(《蚕尾续文》),便是例子。

然而,我们还可以看到,别有一种凌云健笔,龙腾虎跃于尺幅之上,而气吞万里,有如司空图所云“真体内充”,“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诗品·雄浑》)的风概,一般出于长篇歌行或律句,而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也深得其妙。此诗仍属绝句,其为咫尺有万里之势,与崔颢《长干行》相比照,似乎更当得起“墨光四射,四表无穷”的崇高评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

3. 怎样利用古诗名句写作文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节奏感、韵律美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而古诗词中的名句更是广为流传的,出类拔萃的文学精华部分。

从古至今能够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名句,是经过历史长河磨练的,经得起考验的,为人们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得押韵美,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首诗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

因此系统地进行古诗词名句训练,就是接触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学习掌握多样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

一、诵读古诗词名句,积累素材 文章缺乏营养,干瘪无物是现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分析原因是学生缺乏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怎么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呢? 作为古代文学的精华——古诗词名句。不仅语言经过了千锤百炼,而且也有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内容,有写景的、有记事的、有说理的等等。

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最好素材。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言可发,有情可抒。

正所谓厚积才能博发。因此我利用学生的采蜜本这个阵地,每天让学生抄写十句古诗词名句,让学生进行吟读和背诵。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这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诗文互换,进行练笔 学生有了积累,如果不会表达和运用,那么就等于白纸一张,没有任何意义。

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首先得让学生理解所诵读的古诗词名句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名句的内容,教师得像学生拓展有关古名句的相关内容,比如作者,写作的背景,诗人当时的心境,关于古诗词名句的典故等等。学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训练。

1、围绕名句进行段落训练 古诗词名句中的意象鲜明,但是对意象的描述是极少的,还留有许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这就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把这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有选择地进行练笔。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有关名句的资料。

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难题。

另外要学生对古诗词名句进行扩写,也降低写作的难度,避免了学生语句不通顺的现象。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讲情,出精美的文章来。

2、给学生一段话,请学生用自己积累过的一句古诗词名句来概括。 学生的习作覆盖面越来越宽广了,如果只停留在扩写古诗词名句的基础上,那么就很难适应其他体裁的习作了。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不仅要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让学生用学过的古诗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

拿生活实际的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其实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名句了。久而久之,学生在描绘一种画面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这个古诗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琐地叙述,使学生习作表达意思明了,简洁。

三、方法渗透,指导作文 古诗词中的名句能够广泛传播,不仅是因为华丽、精练的辞藻,鲜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些直接影响着古诗词的魅力和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新课程下如何教作文,为教作文而教作文,还是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又如何让学生自由地表达。

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每一句经典的古诗词名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句子是文章的单位,仔细揣摩古诗词名句的写作规律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对学生的习作行文有着积极的作用。比如: 1、托物言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诗出自杜甫大约二十五岁“游齐赵”时写的《望岳》。当时他襟怀浩荡,眼界空阔。

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巅,写得有力如虎,遒劲峭拔。虽没有“登峰造极”而泰山的真形已尽落眼底矣。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可以假托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这对解决学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帮助的。

2、写景状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此句对江南春色进行了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从中可以看出写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地进行选择,抓住鲜明的色彩,可对比,也可反衬,从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3、借景抒情 经常告诉学生环境描写是心情的写照,借助景物可以抒 *** 感,然而学生自己操作起来,就是情归情,物归物。而古诗词名。

4. 怎么用诗歌开头写作文

诗歌在中国文化的宝库中,就像一颗明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辉。

本学期我们展开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进了诗歌的国度,去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领略诗歌独有的魅力。首先,我们分了组,制定活动计划,如:我们这组就由张兵等人收集现代诗,柯霁虹等人收集古诗,等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就开始行动了,大家按资料内容进行了归类,在网上将有关诗歌简介和诗歌背景的资料整理成文。

如:李白《赠汪伦》我们就是通过收集来的资料,品出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收获了许多了知识,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去欣赏诗歌,尝试了自己写诗,欣赏诗歌的方法有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欣赏诗歌时总结出来。

尝试自己写诗也让我明白了写诗不一定要用多么华丽的词语,而是要写出自己眼中的事物,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活动结束后,我进一步感受了中国诗歌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让我明白了读一首诗,并不仅仅限于把这首诗背熟,而是要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掌握并欣赏诗歌的方法,这样才算真正弄懂了一首诗。

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诗歌的热情还没有消逝,我们要多读诗,品味其中美好的乐趣,将诗歌陪伴我们一生。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有天真的儿歌、典雅的古诗、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

我们组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的活动,对诗歌的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可以说是获益良多。我们小组的活动在上周开始。

通过阅读提供的材料和搜集诗歌各个方面的知识,对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和编排,还了解了唐诗、宋词、元曲的不同之处。最后,还制作了诗集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本次活动中,我收获丰富。其中,我了解到唐宋八大家是:欧阳修、柳宗元、王安石等诗人。

我还知道了一些诗人的别号特别有趣:诗狂——贺知章,诗魔——白居易,诗仙——李白……除此之外,通过阅读课外有关诗歌的书籍,我明白了词又叫做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活动流程都是要通过小组相互合作才可以顺利完成。

从中,我体会到团队精神及合作的重要性。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只有孤零零的一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可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做得不足的地方:有的同学在捣乱、嬉戏,搜集的资料不正确、不充足等。

经过组长的制止和修正才得以解决。希望今后有待改进,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还未发挥的最好,相信下次的活动,我们会有更大的进步!漫步诗园意未尽,生活中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处处都是诗歌的百花园,让诗歌伴随我们一生!与诗同行,我们感悟到美丽的人生;与诗同行,我们追求着生命的芳香。

本学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课堂上,观看着精美的ppt,听着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我们学习了古典诗歌的分类、理解诗歌的方法以及现代诗歌的写作手法,并对各朝代的诗人做了进一步认识……这些都使我们的想象力有了丰富的延伸,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很大帮助。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还背诵、欣赏了许多诗歌。

轻闭双眼,伴随着一个个优美的文字,尽情畅游在诗的海洋之中,我看见了青天中的一行白鹭;看见了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我体会到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和洒脱;体会到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和细腻。

我更感受到了曹孟德横槊赋诗时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喟;感受到了李太白对生命短暂的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情思;感受到了白居易笔下那琵琶女浔阳江畔的凄凉之音;感受到了苏东坡对人生如梦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无可奈何;感受到了李清照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幽思;还感受到了李商隐那秋影不散霜飞晚,留待残荷听雨声的萧瑟……这些千锤百炼出的文字精华,如 *** 燃烧的火焰,似灵感孕育的珍珠,让我们一咏而三叹之,久久难以忘怀!指尖穿过唐朝的风、宋朝的雨,唇齿间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一同踏进浪漫而绮丽的诗歌殿堂,去放飞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心灵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

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诗歌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还学会了。

5. 用古诗写作文

中秋佳节的夜晚,深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月亮格外美丽,它像一块巨大的白玉盘悬挂在天中,皎洁的月光给大地铺上了银装。

星星稀稀疏疏、七零八落地只在天边闪闪烁烁。我漫步在洛阳城,只见秋风乍起,高高的白杨树在风中哗哗作响,几片黄叶极不情愿地离开大树,在风中飘摇了几番,落在了地上。

此时此景,不禁蓦生思乡之情,便直奔寓所。 孤孤单单地坐在椅子上,非常烦恼,像蜘蛛肚里抽出的粘腻的丝,一圈圈地在我心上缠绕着,叫我心慌。

就在这时,我突然想到:我何不写封家书,表达我思乡念亲的心情。便立刻点上蜡烛,铺纸研墨。

可正当我提笔准备写下去的时候,我的头脑里出现了数不清的话语,不知道从何说起。心想:我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就要多写一些内容。

然后,我拿起笔,在那红彤彤的烛光下认真地写着这封信,把自己想到的事,想说的话语,想表达的感情全都写出来…… 忽闻公鸡打鸣,却还没有写完这封信,因为我要写的事实在是太多,我写好了这件事,又想起了那件事,好像永远都写不完似的。直到旭日东升,我才吹熄烛光,搁笔伸腰。

尽管弄得我疲惫不堪,但我觉得值,因为我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了家乡的亲人。 我匆匆来到驿站,找到一位回乡的朋友,托他把信带给我的亲人。

当他要走的时候,我担心自己在忽忙中没把想说的话说完,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看了看,才又封好交给朋友,与他抱拳相别。 此时,天空分外晴朗,白云绽露了笑容。

高高的白杨树在晨风哗哗地鼓掌,几只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秋日傍晚,诗人张籍趁着饭后无事,来到好友门前。他走上去叩了几下门,一个书童探出头来:“您找谁?”张籍忙说:“请问,你师父在家吗?”“真不巧,师父昨天去家乡与亲人相见,下月回来。

您请回吧。”说完,书童关了门,只留下张籍一人站在门前。

一阵肃杀的秋风吹来,带来阵阵凉意。张籍转过身,突然听到一个小孩叫:“妈妈,看,大雁!”诗人抬头一看,一群大雁正从天空中飞过。

张籍不禁想起自己客居洛阳,常年不归。这大雁明年会回来,而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呢?这时,街上已空无一人,只有风吹落叶的沙沙声。

落日的余辉撒在他的身上,池塘里的荷花早已不见,往日的虫鸣鸟叫,这时已无影无踪了…… 回到家中,张籍突然想到,自己虽不能回到故乡,但可以写信啊。可是,提起笔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写起。

诗人的脑海里,不断涌现着当年离别时的情景。恨自己那时年轻气盛,与老母离别时竟头也不回地走了,但不知这一别何时才能再见面……想到这里,诗人不觉热泪盈眶,一时间,所有的感情都似泉水一般涌了出来,诗人把所有的思念都寄于这一段段文字中。

终于写罢书信,张籍又将这封信仔细地读了数十遍,生怕自己的思乡之情不能完全表达出来。这时,忽听打更人打了三下更,已是三更天了,诗人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信,封好,合衣睡下,可他又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是多么想让家人快点看到这封信呀! 清晨,诗人早早地起了床,揣着信在门口等候捎信人。

不知何时,街角传来了马蹄声。“来了,来了!”诗人心里激动万分。

只见那个送信的年轻人跳下马,接过信说:“您放心,我一定会送到的!”说完,正要上马,只听见背后一声大喊:“请留步!”他忙回身问,“老先生有事?”“我……我想再看一下信。”年轻人犹豫了一下,把信交到了诗人手里。

诗人急忙打开信,仔仔细细又查看一遍,这才又封好交给年轻人。年轻人跨上马,扬鞭而去。

诗人站在原地,眼中已满是泪水……一阵秋风吹过,吹落了他的泪,一滴、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