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吗

鉴赏诗歌,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标题获取有关信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的信息。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题目就交待了游玩的地点和游玩的季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就交待了这首诗的内容(送别)、时间、对象;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题目就点出了这首曲感情基调……抓住这些信息,能帮助我们理解诗词。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了解写作背景,包括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等。会知人论世,才有可能读懂读透具体作品。

下面我们来鉴赏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李煜,是南唐最末的一个皇帝,史称李后主,975年,南唐被北宋灭亡,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一个掌握生杀予夺的一国之主,忽而变为任人宰割的阶下之囚,景况一落千丈,他的悲痛愁恨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因而,李煜后期词大多抒发亡国的深悲巨痛,风格沉郁。在《虞美人》这首词中那一缕春风,那朗朗明月,那月光下的故土,勾起了身为囚虏的词人的几多幽怨。昔日的繁华和欢乐,只衬出眼前的屈辱和孤单。国破家亡,人事沧桑,怎堪回首?此时此刻,悲愤和愁苦油然而生,春花、秋月、小楼、故国、雕栏、红颜等物景迭现眼底,汇成无尽的愁恨,化作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声声凄苦,都从血泪中迸出,使人不忍读、不忍听,正所谓“以血书者也”。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我们体会到了词人内心涌动的亡国后的深哀巨痛。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对于鉴赏诗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初中诗词鉴赏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也有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多了。

三、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重要的是要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诗歌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同创造的结果。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在一些写景抒情诗中,意象是一个个物象,而意境则是这些物象综合起来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合性,意境是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显现。

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急风、高天、沙渚、啸猿、飞鸟、落木、流水”都是包含着作家悲怆感情的意象,这些意象的总和构成了哀猿长啸、鸟群回旋、落木萧瑟、长江汹涌的雄浑而深沉的意境。柳永《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马致远的《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等意象,都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意境,表现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悲苦的情怀。

诗人写诗,先得有意境,使“神与物游”“思与境偕”。我们在鉴赏诗歌时也须抓住意象、意境,反复揣摩诗中“意”中之“象”去品味“意”中之“境”,这样才能正确理解诗歌。

四、抓住诗歌中关键词句

古人在诗歌创作上十分重视字词句的锤炼。在分析诗歌时,我们如抓住关键字词句(诗眼或词眼),这其实正好是鉴赏诗歌的一个突破口。比如: 柳宗元的《江雪》中的“独”字,从诗歌的形象看,“独”字准确形象的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独”字准确的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用“绿”字,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感受无遗;也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生机。

五、了解诗歌中典故的含义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例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中“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平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诗人被贬离家已久,回到故乡,也像王质一样无人认识了。诗人借助典故,表达出对朋友的怀念,也抒发了自己的悲愤之情。了解了这两个典故,我们就更准确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到诗句中作者流露的情感。

掌握了以上诗歌鉴赏的一些基本技巧,再加上训练和积累,我想,要提高分析鉴赏能力并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