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是谁的作品

“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句话其实是两首作品拼的.

"此恨绵绵无绝期"大家都知道是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而"多情自古空余恨"其实是清朝文人史清溪所作的佚名诗. 为: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另外在清人魏子安的小说《花月痕》中有全诗,为: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不为别离肠已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其实这句是合成诗,前半句“多情自古空余恨”语出史清溪的无题,后半句“此恨绵绵无绝期”语出白居易的长恨歌。

意思是:自古多情的人总有很多遗憾(感情的事很难如人所愿,越是有感情,越是有遗憾),这种遗憾、痛心(此恨)长久占居内心,没有结束的时候(多情的人当然是放不下感情了)。

《花月痕》,清魏秀仁所作小说,魏秀仁,字子安,又字子敦。全书十六卷五十二回,原署名为眠鹤主人撰,栖霞居士评。较早版本为清光绪十四年木刻本、光绪十八年上海图书集成局的铅字排印本等。

此书流行于清末狭邪小说及鸳鸯蝴蝶派小说浪潮之前,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到狭邪小说的过渡环节,像徐枕亚的《玉梨魂》从小说名字和内容都是学它的。

此书是清朝继《红楼梦》之后的又一部长篇言情小说,是我国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写韩荷生、韦痴珠与青楼女子杜采秋、刘秋痕的爱情故事。书中的韩荷生才兼文武,屡见奇功,终得封侯,杜采秋也受一品夫人封典;韦痴珠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落得个一病身亡,刘秋痕也自缢殉情。

作者通过这一穷一达两对人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不平和追求。其中关于韦、刘二人的描写,凄婉动人,颇具艺术感染力。

此书描写韦痴珠、刘秋痕和韩荷生、杜采秋这两对才子与妓女的故事,叙述他们空达升沉的不同遭遇。韦、韩角逐官场,流连妓院。韦风流文采,名倾一时,而怀才不遇,终身潦倒;秋痕也因不得嫁韦,以身殉情。韩则飞黄腾达,累迁官至封侯;采秋终于归韩,亦得一品夫人封号。

全书布局巧妙,行文缠绵,文笔细腻、哀艳凄婉。其中刘秋痕,虽堕娼门,但不甘沉沦,以死殉情,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少见的一处身遭侮辱损害而奋力抗争搏斗的光彩照人的妓女形象。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四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诗人开篇即借“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交代了唐朝祸乱的原因,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后面之事皆由此而来。之后诗歌逐步展开,层层叙述:先讲唐玄宗重色,百般求色之后,终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揽入怀中。

接着,对杨贵妃的美貌进行刻画,写出她如何的妩媚,并因此得宠于后宫之中。“姊妹弟兄皆列土”,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因杨贵妃而变得权势逼人,不可一世。得到杨贵妃的唐玄宗,过上了纵欲、行乐的生活,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至于“从此君王不早朝”。

诗人对此进行了反复地渲染,从而点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这一部分是整个爱情悲剧的基础,是“长恨”的内因之所在。“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在这出爱情悲剧中,杨贵妃的死是个关键情节。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第二部分,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这正是杨贵妃致死的原因所在。“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说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这里,诗人用六句话对二人的生离死别进行了描写。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悲伤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把玄宗那种极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能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心情形象的表现出来。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相思之苦,诗人并未直接描写,而是抓住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来抒发婉转凄凉的相思之情。从“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人梦”:写唐明皇在时局稳定后从蜀地回京城,路经马嵬坡勾引伤心事。

返京以后,更是触景伤情,无法排遣朝思暮想的感伤情怀。回宫以后物是人非,白天睹物伤情,夜晚“孤灯挑尽”不“成眠”,日思夜想都不能了却缠绵悱恻的相思,寄希望于梦境,一生一死分别了多少月:“魂魄不曾来人梦”。“长恨”之“恨”,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