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才女朱淑真(2)
让我们继续欣赏朱淑真的“断肠”心语。
十二阑干(栏杆):引自李商隐《碧城三首》“碧城十二曲阑干”。输与:还不如。芳草,此指思念的远行之人。
词意:
春色过半,触目所及,已然繁花凋零。倚遍栏杆,徘徊眺望,只觉无边的春愁漫天彻地。
虽说风和日暖,我的心灵还不如成双成对的莺燕自由适意。垂下帘幕,苦思远人,一任残花落满了院庭。
朱淑真并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和幻想。
“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暮春有感》)“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阿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秋日偶成》)这些都是她少女情怀的写照,她把对未来所有的憧憬和美好愿望都写进了诗行。
然而,命运没有垂怜这个多愁善感的女人,爱情辜负了她的美丽和才情。
宋朝确实是开放风雅的社会,可风流浪漫多半只是男人尤其那帮士大夫阶层的专利。加之靖康之耻、宋室南迁几十年后,以朱熹为代表的的理学大行其道,重点则是强化“三纲五常”伦理学说,严格妇女的礼仪和行为规范,用“三从四德”等封建道统礼教来禁锢束缚广大女性的思想。
看到女儿在一首首诗歌里或大胆露骨或暧昧委婉的情事表达,朱淑真父母先是劝诫、斥责,却无济于事,日益焦虑不安的他们商量再三,决定将这个不省心的女儿嫁出去,以为做了人妇,就能安分守己了。
朱淑真十六岁那年,父母做主,一纸婚约将她许配给了一个姓汪的文法小吏。
朱淑真一看这个男人,也算一表人才,只是木讷呆板了些,心想,事已至此,那就嫁鸡随鸡,和夫君携手走过风雨人生吧。
一开始两人的婚姻生活还算甜蜜,这可从她写的一阕《圈儿词》窥得一斑。
据说新婚燕尔之际,朱淑真寄给外地当差的丈夫一封信,信上无字,尽是圈圈点点。夫不解其意,幸见书脊中夹有蝇头小楷《相思词》,才恍然大悟。
看着妻子满含相思的一纸情言,想起她幽默风趣又俏皮的神韵,小王心急如焚,次日一早就雇船回到了海宁故里。
卿卿我我,你侬我侬,那几日,朱淑真的脸上总漾着小别胜新婚后小女子惯有的羞涩红晕。
可,好日子总是那么短暂。
朱淑真丈夫只是一个文法小吏,相当于今日事业外编制人员,算不得官,所以他得卖力工作,拼命在官场中周旋,因此和朱淑真总是聚少离多。在索居独处之时,朱淑真只能借助诗词来化解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比如《蝶恋花·送春》尾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很显然,一开始还谈不上幽怨,只是字里行间透着一点淡淡的忧伤。但随着新婚激情的退却,两人性格、爱好上的差异渐渐凸显。
朱淑真注定是为情而生的女人,她希望的日子是常能花前月下、诗酒相伴、琴瑟和鸣;小王则看重功名利禄仕途前程。于是他回家省亲的次数越来越少。即使回来,他也不懂怜香惜玉,不解伊人风情。他越来越看不惯妻子的小资情调,越来越没耐心倾听她的心声了。
朱淑真原本指望丈夫的***鸣体贴和温存,谁料丈夫没有半点呵护,反倒常常出言相讥。“一个小女人哪来那么多的思想和愁绪?”朱淑真辩解道:“东风不与花作主,何时休生连理枝。吟笺漫有千篇苦,心事全无一点通。”可丈夫觉得她是在无理取闹。
朱淑真心碎了,失望极了,她没想到嫁给了这样一个庸俗无趣满身铜臭味的男人。
她终于顿悟她俩原来就是背道而驰的两条笔直的平行线,永远不可能有爱的交集;她知道即使近在咫尺,心和心之间,也会遥如天涯;她清楚地预测到她的婚姻没有未来。于是,她不可遏制地思念撩拨过她心弦的曾经那个“他”!
暮春的天气虽说风和日丽,但百花毕竟开始凋残。落红阵阵,随风翻卷,纷纷坠落院庭。这般的景致意象本易勾起伤春愁绪,更何况黄莺呼朋引伴,燕儿呢喃偎依,仿佛都在骄傲地晒着它们的幸福甜蜜,这就让形单影只的主人翁更加不堪了。
于是,她只好垂帘闭门,任自己的一腔思恋、幽怨漫随到芳草天边。
我的恋人,你怎能如此绝情不辞而别?你可知道我的寂寞我的痛苦?我的美丽,本只能你来欣赏,我的芬芳,理应由你独尝,可你还没等到我绚丽的绽放,就轻易放弃了,你这冤家!想到这,朱淑真柔肠寸断,粉泪盈盈。
她知道自己远远没那么坚强,她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
那么,那个他会再次出现在她的生命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