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里有“季”姓吗
一、姓氏源流
季(Jì)姓源出有六:
1、出自兄弟排行。据《吕氏春秋》等所载,古代兄弟排行顺序为“伯、仲、叔、季”,春秋时吴国公子札行四,人称季札,后世子孙以其排行顺序为氏。
2、系出芈姓,为颛顼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颛顼帝裔孙有陆终,生有六子,其中有子叫季连,因排行为“季”,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单姓“季”作为姓氏,有的以复姓“季连”作为姓氏。季姓为陆终之子季连之后。
3、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季友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及《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春秋时,鲁庄公的弟弟季友平定了庆父之乱,子孙以他的字命氏,称为季孙氏,在鲁国鲁僖公时为相执政。季友的孙子季孙行父执政时,举贤任能,分财济贫,受到国人爱戴,谥号季文子。季孙氏其孙行父以王父字为氏,后来简称季氏。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执掌国政,当时几代鲁君都昏庸无能,以致出现了人民只知道有季氏,不知道有鲁君的情况。季氏后人以季为姓。
4、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季姓。
5、战国时魏国公族有季姓。
6、出自他族改姓。唐时西赵渠帅有季姓;今满、土家、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省常州)、州来(今安徽省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他贤明博学,多次推让王位。曾北游齐、郑、晋等国,并观乐于鲁,论盛衰大势,颇中时要,以有远见而著称。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季姓来源十分繁杂,上古时期有季仲和季狸,不知是姓季还是排行的表示,商末时周文王父季历则肯定是表示兄弟排序。与季札基本同时代的鲁相季友,其孙季孙行父(季文子),曾孙季孙夙(季武子),玄孙季孙意如(季平子),意如子季孙斯(季恒子),斯子季孙肥(季康子)。括号内为又名,似乎表明季孙氏已向季姓过渡。西汉时季姓名人有楚国人季布、季心兄弟,戚圉侯季必(今江苏溧阳人),其子贲侯季长,其孙躁侯季暇,曾孙季信成,玄孙季买之,至其玄孙时圣上下诏令其复家。说明此期今湖北、江苏等地已有季姓人。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期间,季姓于史书不显,但据《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载,季姓地望有鲁国、寿春、渤海,说明季姓曾经昌盛于今河北、山东、安徽一带。隋唐以前,社会激剧动荡,则北方之季姓迁衍江南是势在必行的。唐代时,寿春之季姓依然长盛不衰。两宋时,江南之季姓名人渐多,江苏、浙江成为季姓人的主要聚居地,而北方之季姓则处于分散、小规模的聚居状态。宋元之交的战乱,使部分季姓迁衍于广东、福建、江西、湖北等地。明初,山西季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等地。明清两代,由于江浙一带富庶,社会比较稳定,此两地之季姓繁衍日盛。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两代季姓进士及第者确切人数***计三十一人,其中以江苏(含上海)最多,计有十七名,其中江阴、泰兴各四名,高邮、盐城各两名。另外浙江五名,河南、江西各两名,河北、山西、云南、山东、福建各一名。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窥探明清季姓分布之一斑。一九四九年,国民党败逃台湾,有江浙一带之季姓人或为学生,或为军人随之赴台。如今,季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浙江为多,二省季姓约占全国汉族季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季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三。
三、历史名人
季 布:西汉楚人,以任侠名。楚汉战争时为项羽部将,数围困刘邦。汉朝建立后,被刘邦追捕缉拿,后得赦免,累官至河东守。
季 心:季布弟,亦以任侠名。闻名关中,方圆数千里志士争着为其死,曾经杀人,亡命于吴地。官至中尉司马。
季 复:名复或作几复,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人,宋代官吏、学者。与弟季中复有文名,其平生笃于学问,博览群书,为文师韩愈、欧阳修。为政有惠德,得民称诵,官至朝奉郎知渠州。
季 陵:处州龙泉(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学者、官吏。政和间三迁太学博士。南宋时迁中书舍人,曾被罢官,后复官右文殿修撰等。
季 本:浙江省会稽(今绍兴)人,明代大臣、学者。师从王守仁。进士及第后,授建宁府推官,征为御史,以言事谪揭阳主簿。官至长沙知府,落职归。有《易学四同》、《诗说解颐》等。
季广琛:寿州人,唐代大臣。历瓜州剌史、荆州刺史,曾率兵赴河南,拜青徐等五州节度使。后因兵败贬温州刺史,不久擢浙江西道节度使,官至右散骑常侍。
季厚礼:安徽省无为人,明代大孝子,以孝行著称于世。其子立,孙廷春,亦效之,人谓其“一门纯孝”。
季寓庸:江苏省泰兴人,明代官吏。进士出身,官至吏部郎。工书画,画仿沈周而能登其堂,书宗祝允明而能入其室。
季开生、季振宜:泰兴人,兄弟俩均为清顺治年间进士,开生官至给事中,以直言著称。后因谏买扬州女子,几遭极刑,戍尚阳堡。在戍所被光棍殴死,官司不问。其工于书画,亦工诗。其弟季振宜,号沧苇,官累至浙江道御史。藏书富甲海内。有《季沧苇书目》、《静思堂诗集》。
季士欣:江苏省常熟人,清代书画家、词人。词宗南宋、书学董其昌,宕逸多姿,绝去尘俗。水墨写生笔趣奇纵。有《问红词》。
季雨霖:湖北省荆门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曾与刘静庵等创设日知会,密谋革命。武昌起义后,任湖北第八师师长,不久辞职。后被军阀黎天才杀害。
季羡林:山东临清人,当代学者,著名教授、文学翻译家、印度学和佛学专家。通梵文和吐火罗文,可称一代宗师。著有《季羡林文集》。
此外,季姓名人还有:梁有名人季雅,明代有经学家季本,清代有藏书家季振宣。当代有北京大学有国学大师季羡林教授;南开大学有经济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季任钧教授;现任河北省省长季允石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渤海郡:汉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县),后移治南皮(今河北省南皮东北);
鲁 国:西汉初年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地区。
寿春县:战国时属于楚国。楚考烈王迁都于此,命名为郢。秦代时置寿春县。相当于现在安徽省寿县一带地区。
2、堂号
三思堂:春秋时季文子聪明又好学,遇到问题肯向人求教,即使学问不如他的人,也不觉得丢面子。遇事再三考虑成熟才去做。
此外,季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三朝堂”、“静思堂”“纯孝堂”等。
3、宗族特征
① 季姓源起庞杂,但无论出自何支,均为中华大家庭中一员。
② 季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春秋时的季札,秦汉之交的季布、季心兄弟均为南方人,唐宋之后更不必言。
③ 季布有一诺千金之誉,当时楚国有谚语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些都激励季姓后人以此为目标,言必行,行必果。
============================================================
季姓宗祠通用对联
〖季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渤海;
源自季连。
——佚名撰季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季姓的源流和郡望。
次第为姓;
忠孝传家。
——佚名撰季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信全一诺;
事必三思。
——佚名撰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楚人季布,楚汉战争中为项羽部将,数次围困刘邦。汉朝建立后,被刘邦追捕,他由朱家通过夏侯婴向刘邦进言,得以赦免,后任河东守。他原是楚地著名“游侠”,重信义、诺言,当时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大夫季文子,字行父,相继任鲁宣公、成公、襄公三世相,生活节俭,办事谨慎。《论语·公冶长》说:季文子做事三思而后行。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千金世泽;
一诺家声。
——佚名撰季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曹丘称赞季布,说楚人有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义贞金石;
气挟风霜。
——佚名撰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鲁季路(子路),仕卫为孔俚邑宰,蒯瞆谋劫出公。季路入,子羔止之,季路曰:“食焉不避其难。”蒯瞆使人攻之,戈击断缨,季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下联典指汉季心,气盖关中,为任侠,方数千里士为死,以勇闻关中。
-----------------------------------------------------------------
〖季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刻舟寻已化;
弹铗末酬恩。
——季广琛撰季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季广琛诗句联。季广琛任过瓜州刺史,官至散骑常侍。
-----------------------------------------------------------------
〖季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一诺千金传佳话;
满门全孝树淳风。
——佚名撰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著名游侠季布,楚人,以言之可信驰名。楚国有谚语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有“一诺千金”之誉。楚汉战争时,为项羽部将,汉朝建立后,被刘邦追捕,后得赦免,任河东守。下联典指明代孝子季厚礼,无为人,以孝行著。其子立,孙廷春,亦效之,人谓其“一门钝孝”。
三迁太学博士;
数让侯国君王。
——佚名撰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末学者季陵,字延仲,处州龙泉人。政和间三迁太学博士。南宋时迁中书舍人,历知温州临安符。被罢官。后复官右文殿修撰等。下联典指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吴王诸樊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省常州长)、州来(今安徽省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他贤明博学,多海外侨胞推让王位。曾出使鲁国,后又游历齐、郑、晋等国,以有远见著称。
-----------------------------------------------------------------
〖季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得金千斤,不如季布一诺;
买宅百万,岂若里仁为邻。
——佚名撰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著名游侠季布,楚人,以言之可信驰名。下联典指梁代名人季雅的事典。
============================================================
附录:季姓典故、趣事
〖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源于《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互相攻杀兼并,都争着想当霸主。有一次,魏国的安厘王准备去进攻赵国都城邯郸,魏王的大臣季梁正在旅行途中,听到这个消息后匆匆赶了回去。他来不及弄平衣服上的皱痕,也来不及除掉头上的灰沙,就去劝说魏王。他对魏王说:“我这次回来,在路上遇到一个人说他要去楚国,可是却驾着车子飞快地向北方驶去。我听了后非常奇怪,就问他到梦民国去为什么不向南走而向北,因为楚国在南方而不在北方。谁知他却说:'我的马儿跑得快。'我说:'你的马虽然路得快,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呀!'他却说:'我的路费很多。'我又告诉他:'路费多,方向不对,也不能去楚国啊!'接着他又说:'我的车夫驾车技术很高明。'您看,方向错了,马跑得越快,路费越多,那样走下去,离开楚国的是越远吗?”
接着他又对魏王说,现在大王想要成为一个有名的霸主,一举一动都应该让人信服,如果仗着自己国大兵多,用武力攻打邯郸,借以扩充土地,树立威望,那就离你想做诸侯领袖的理想越来越远了,这正像要到南方去的楚国人却驾着车子,往北走一样,那是多么荒唐的事情啊!安厘王听后,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就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后来,人们把那个要去楚国的人的行为称为“南辕北辙”,用它来比喻背道而驰、目的同行动相反的行为和做法。
-----------------------------------------------------------------
〖一诺千金〗
“一诺千金”源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是秦朝末楚国的义士,他生性耿直,乐善好施,特别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他都一定要设法办好,所以深受当时人们的赞誉。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多次打败刘邦,项羽兵败自杀,刘邦悬赏捉拿季布。但是由于季布深得人心,始终捉拿不到他。后经汝阴侯滕公的说情,刘邦才撤销通缉令,并封季布为中郎,不久又改封河东太守。当时有一个人叫曹邱生,专门喜欢结交有权有势的官员,他听说季布一夜之间由阶下囚变为天子的重臣,特地让人介绍去见季布。季布一见曹邱生,脸上便露出厌恶之情。而曹邱生不识相地弯腰作揖,惊喜地对季布说:“我听楚人说过:得到百斤黄金,也抵不上季布的一名诺言。”接着曹邱征又说:“你的名声如此之大,难道与我到处宣扬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话后非常高兴,认为他的名声之所以这么大,原来与曹邱生的宣传有关。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诺千金”,用来比喻重视诺言,说话算数。
--------------------------------------------------------------------------------
中国人民解放军季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季方将军
季方(1890-l987),字正成,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悦来镇一个农民家庭,后迁至黑沙泓(今三阳真新丰村),9岁入蒙馆。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后,因乡里学校少、学费贵,无力继续求学,即投笔从戎。17岁去南京步兵第33标3营前队当副兵。1910年入保定学校,时值辛亥革命爆发,参加沪军北伐敢死队。不久,南北议和,重返保定学校就读。1913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东南各省纷纷声讨,即离开保定学校赴江西,参加癸丑讨袁的湖口起义。在江西沙河镇一战失败后返回南通,任江苏省警备队连长。1916年,响应蔡愕讨袁护国起义,因事泄被捕,判刑十年,直到袁世凯死后才得赦获释。1917年春回乡,应私立海门中学之聘,任兵式操教员兼教地理课。1919年春,进入上海中华模范地方自治讲习所学习,接受民主主义思想教育。半年后毕业回乡,约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海门地方自治研究会,想从研究入手,逐渐推行地方自治,但地方上的一些豪绅地主、官僚政客也在抢先办理地方自治。张言(张赛之兄)利用规划商通至海门的公路之机,接受贿赂,摊派工程费用,从中渔利。季方在报上发表文章,予以揭露。事发后,县政府密令捉拿季方,好在朋友及时通知,才离开家乡辗转到了上海。1921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并在上海执行部工作。
大革命时期,1924年应邓演达之邀,到广东黄埔军校担任特别官佐。1925年参加军校东征讨伐叛徒陈炯明。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前,积极参与筹组北伐军政治部,任上校组织科长,随军参加北伐,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2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等职,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四·一二”政变发生后,毅然与蒋介石决裂,化装潜赴武汉,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任军事指挥,参加第二次北伐。“八·一”南昌起义后,赴上海,与谭平山等响应宋庆龄、邓演达的《莫斯科宣言》,为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酝酿成立新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协同邓演达等人在上海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的前身),被选为中央干事会干事,负责总务和军事工作。翌年邓演达被蒋企石暗杀后,赴北平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民会各省市联合办事处,继承邓演达的遗志,进行反蒋、反帝斗争。1933年11月,任由李济深等人组织的反蒋抗日“中华***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1934年夏,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经营救保释出狱。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华东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活动。1938年,日军进犯南通、海门等地,社会秩序非常混乱,土匪帮会活跃,纷纷成立“游击队”。在国破家亡、慌乱纷扰之中,一支由知识青年瞿犊、王进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海门地区以英勇善战、军纪严明而深受群众欢迎。不料,国民党反动当局将瞿、王两人秘密杀害,一时海门各界舆论大哗。季方对此十分愤怒,即向国民党江苏保安第五旅旅长兼海门县县长孙信符提出抗议。不久亲赴重庆,幸得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席李济深、秘书伏邵力子的接待,其后以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名义回到苏北,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40年10月,新四军东进,季方接受中国***产党的领导,来到掘港,以战地党政委员会指导员身分,召集通知海门党政军负责人联席会议,提出同新四军合作抗日的主张。同时成立江苏省第四区抗日游击指挥部,亲自任指挥。1941年4月,新四军苏中第四军分区成立,出任司令员,后又兼任江苏省第四区专员公署专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行政公署主任、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华中行政干部学校校长和华东军区解放军官教导总团团长等职。
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历任国家交通部副部长,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为此,很多人劝过他,但都被他婉言谢绝。周总理得知后,曾当面劝他:“您这么大年纪了,北京的交通这么拥挤,出了事情不好办,还是坐小汽车吧。”后调任江苏省副省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名誉主席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期间,他多次回家乡探望和视察。1978年6月,以89岁高龄,对家乡作最后一次视察。他十分关家乡的建设事业,并出资支持家乡办好沙泓小学。1987年12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季方一生追求进步、寻求真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尚风格,永远铭记在人们心里。正如一幅悼念他的挽联所写的那样:
明大节于当时,献身国事;
立清风在身后,遗爱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