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敏诗歌的论述
1.这首《树》,树像一个失去了自由的民族,树的千万片叶子像千千万万的人民,虽然当时是气氛是萧杀的,但还有流在血管里是声音,还有“强壮的”如“啼扰的婴儿”般的生命和希望。下半段从树联想到历史、社会、宇宙,是哲学思考。
所以,《树》的主题意识是从一个民族的忧患得失升华到人类的历史轮回,从而超越了生存意识中的忧患感,是智悟。
(树的声音,树的宁静,这两种“品格”暗示民族力量的新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
2.“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这句诗超越了时代这个层面,而进入到历史,树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不管时代如何改变,树都在记录着民族的兴衰更替。)
3.拟人。
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树木叶芽的勃勃生机。
仅做参考。
《树》是自然物象,但郑敏通过内心所感受到的是树的声音,树的宁静,这两种“品格”暗示民族力量的新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谁能听见树的声音?谁能听见树的悲伤,忧郁鼓舞多情时的一切声音?这种声音被郑敏发现了听到了,从她内心的震动波及到我们的内心,但是这种声音的背景是黑暗的冬夜,诗人暗示:你走近它也应当像走进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郑敏是这样听见声音的:当春天来到时/ 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还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比喻和想象!我们仿佛听见那些婴儿降临的哭声在啼扰着那黑暗的年代,所以听见了声音,并且将声音凝集在树的春天的画面上!意象新颖,分量沉重,透彻着哲理的思索。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象我从树的姿态里/所感受到的那样深”,一般的诗人只知道单纯的赞美或单纯地诅咒,我们看到的在大量已发表的诗作里到处充斥着一维的线性的思维,她在一首诗里同时表现了事物的两面,在这里哲学成了深化事物的有力工具,陆游曾说:”工夫在诗外”这里是个典型的例子。但诗的最辉煌之处还不在这里。她的哲学的辨证思维在这里化成了一种写作技巧,而这个技巧恰恰构成了后面的大境界的铺垫。让我们来领略一个优秀诗人的真正境界,在树的姿态里有着怎样的宁静啊: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在它的注视下溪水慢慢流去/在它的胸怀里小鸟来去。她仅仅举了星斗 溪水 小鸟这三个物象,然而却是尺幅千里,在这里,树已经成了郑敏心目中的本体,它已经不仅仅反映“失去民族自由的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那个时代了,因为时代的声音仅仅是浩瀚无垠的宁静里的极微小的一部分,正如地球上喧嚣的战争,在宇宙里乃是一片沉寂一样,“在树的手臂间星斗转移”这句诗已超越了时代这个层面,而进入到历史,树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时代仅仅是历史中的一小段,这使我想起了杜甫的名句“国波山河在”,这句诗好就好在最后一个“在”字上,试想,如果换成“国破山河存”或“国破山河留”该如何大杀风景,而正是一个在字,国家你兴建或破碎吧,文明你兴衰吧!但山河依然“在”那里,这个“在”就是整个存在,杜甫的这句诗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现代西方哲学“存在主义”流派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阐明这个,而杜甫在1300年前就用一句“国破山河在”表达了。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树》的最后两句:而它永远那样祈祷沉思/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树获得了大地母亲一样的品质,这首诗让“真”与“善”统一于美中,如果说大地是郑敏心目中的上帝,那么树就是上帝的天使,而天使般的树,就是郑敏心目中的诗,是她的诗所达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