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朗读节奏

朗读节奏: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舒婷自己也承认:“10年来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诗歌。可是大多数读者只记得我写诗,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树》。”在《真水无香》一书中,她回忆了《致橡树》的原型和创作过程。

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那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的女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公开谈喜欢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又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舒婷说,当时她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矫,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

致橡树-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