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可以解答我的问题,清代的诗歌流派哪些谢谢了

神韵说

1. 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

2.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格调说

1. 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tFfIl

2. 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i

1. 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2. 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

1. 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2. 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阳羡派

1. 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91PyIy

2. 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

1. 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等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2. 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3. 厉鹗继承了以朱彝尊为的主张,认为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与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T*Y}

常州派

1. 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便是这种差异的表现。

2. 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

桐城派

1.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2.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g

3. 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x5{

4. 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

唐宋派

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

童心说:李贽提倡'童心",童心就是真心。

"竟陵派":钟惺和谭元春,他们反对拟古,但强调从古人诗中求性灵,在诗文中开眼界,形成了这一派文学上"幽深孤峭"的艺术风格。

茶陵诗派

以李东阳为代表,作诗力主宗法杜甫,强调法度音调.对台阁体文风是有所冲击的,对后来前七子的诗文主张也有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