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三亚山水美丽诗句有哪些?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0.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意: 感到
4.不适:不悦, 不快。
5.近:快要
译文:
具体意思: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化为第一人称: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乘坐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要西落的太阳,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可惜已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行渐远了。
思想感情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很好的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千百年来,此两种观念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2)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唐代)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这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其实这里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引申、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意义。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3) 乌衣巷
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
译文: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此诗为刘禹锡著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4)秋登兰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孟浩然(唐)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醉重阳节。
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醉。
注释:
1.兰山:一作“万山”。万山,一名汉皋山,又称方山、蔓山,在湖北襄阳西北十里。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有人怀疑张五为张八之误。
2.“北山”二句:晋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两句由此变化而来。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北:一作“此”。隐者:指张五。?
3.相望:互相遥望。试:一作“始”。
4.“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5.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
6.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一作“清境”。
7.归村人:一作“村人归”。
8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9.“天边”二句:隋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中有:“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这两句似是据此变化而成。荠:荠菜。洲:又作“舟”。
10.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
11.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5) 月下独酌
李白(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独酌: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三人:指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一说月亮、作者及其身影恰恰合成三人。
对:朝着
不解:不懂,不理解。不解饮:不会喝酒。
徒:徒然,白白地。
将:和。
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
相期:相约会。
邈(miao第三声):遥远。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徒:徒然,白白的。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无情: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云汉:银河。
译文:我在花丛之间喝酒,一醉方休,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月不能与我同酌***饮,影徒然地跟随着我的身体。暂且伴随月和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我唱歌的时候月亮在我身边徘徊,我跳舞时影子随着我一起跳舞。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我愿与你结下永远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会在遥远的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