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派诗歌

玄学派诗歌

指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乔治·赫伯特、亨利·沃恩、安德鲁·马韦尔等人的富有独创性、知识性、有时显得艰深晦涩的诗作。从广义上说,诗歌史上凡具备类似特征的作品也都可以称作玄学派诗歌。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显著特点是大量采用反讽、反证、奇喻、比喻误用以及矛盾修饰法等修辞手段。这派的早期诗作(如多恩的诗集《歌与短歌》)还显示出对待 *** 的一种反传统的革新态度。多恩不仅摒弃彼特拉克修辞风格,而且反对16世纪诗人通过彼特拉克从吟游诗人那里继承下来的、对情妇阿谀谄媚的态度。因此,对于性的一种新的现实主义态度和注重内省性的心理分析便成为了玄学派诗歌的重要特征。

现实主义、内省和反讽可以认为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主要特色。然而,多恩最重要的后继者赫伯特、沃恩和克拉肖等人所写的主要仍是宗教性的诗作,而不是色情诗。玄学派的大量诗作(包括多恩的大部分作品)都表现了对宗教的虔诚态度,有时甚至带有神秘色彩。有一些批评家认为:由于这个流派的诗人很少显示出玄学或本体论方面的观点,因此称他们为“玄学派”是不恰当的。但是另外一些批评家则认为:这一派诗歌的特点,它的技法运用,以及它对主题(爱、死、上帝、人的脆弱等)的阐述均符合“玄学”特征,因此称之为“玄学派诗歌”是合适的。17世纪玄学派诗歌,不论其主题是什么,都很少依靠感官 *** 的描写,而主要采用含义深奥、需经思索方能完全理解的意象来表现。这一点,正是玄学派诗歌与和它同时代的巴罗克诗歌的不同之处。但是,也有一些诗人(如克拉肖等)同时具有这两种风格。从前的批评家一般都认为英国玄学派诗歌主要是模仿多恩之作。但是现代批评家的研究表明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这是因为不仅各位玄学派诗人(像赫伯特、马韦尔等)都有自己明显的个人风格特征,而且早在多恩写作《歌与短歌》之前或是同时,索斯韦尔、富尔克·格雷维尔、威廉·阿拉巴斯特等人所写的诗歌就已经具有玄学派风格的许多特征。此外,现代批评家的研究还进一步扩大到欧洲大陆,发现了其他国家中与多恩同时代甚至先于多恩的许多诗人,也酷似多恩的风格,例如法国的拉·塞佩德、荷兰的惠更斯、西班牙的克韦多等。这些诗人也完全可以冠以“玄学派”的称号。

玄学派诗歌鼎盛时期的诗人与批评家几乎没有意识到这种诗歌是一种新的风格。当时的理论家基本上仍沿用文艺复兴诗学理论评论诗歌。然而,一些意大利和西班牙批评家也提出了“普遍类比”论来解释奇喻和牵强的暗喻;一些英国批评家则用“强有力的诗行”来表示多恩及其同时代诗人作品的复杂深奥特征。最早使用“玄学”一词描述多恩诗作的是约翰·德莱顿;他在谈及多恩时写道:“他不仅以他的讽刺诗而且以他的艳情诗(一般艳情诗只述人的自然 *** )影响了玄学,他还以美妙的哲学思辨令女性感到迷惘。”(《论讽刺诗的起源与发展》,1692)。正式确立“玄学派诗歌”名称并首先对玄学诗的意象进行分析的是约翰逊博士。约翰逊博士把这种意象说成是“不同事物的一种聚合”,是“用强力把不同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并批评这一派诗歌缺乏自然性。德莱顿和约翰逊对玄学派诗歌的评述中所隐含的否定态度说明了批评界对玄学派诗歌的评价是高低起伏的。从1660年王政复辟和文学界的新古典主义兴起一直到18、19世纪,玄学派诗风趋于衰落。在此期间,多恩虽然受到柯尔律治和布朗宁的赞佩,但是他与其他玄学派诗人一般都被视为风格过于拘谨,故意追求晦涩。对玄学派诗歌兴趣的复兴是在20世纪1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现代派诗歌的兴起同时。T·S·艾略特在玄学派诗人身上发现了詹姆斯一世(1603—1625)时期的剧作家所具有的“统一的感觉”,一种“能吸收各种经验的能力”。艾略特认为玄学派的这一特征与浪漫派以及维多利亚时期诗人的单一格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T·S·艾略特的影响下,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一些批评家似乎过分强调了玄学派诗歌所具有的现代主义特征。这种过度倾向在近来的评论中得到了纠正。新奠定的研究表明:玄学派诗歌同它那个时代的其他社会现象(例如经院哲学、文艺复兴逻辑和修辞,17世纪的新科学以及进行正式宗教沉思的做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论述玄学派诗歌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批评家之一仍是艾略特。主要是因为他的评说,“玄学派诗歌”的概念已从原有的特定含义扩展到一般性含义。艾略特认为,在文学史上,玄学派诗歌经历过三个兴盛期——13世纪、14世纪的意大利(从圭尼切利到但丁),17世纪的英国(多恩及其诗派以及莎士比亚和后继剧作家),19世纪末叶的法国(波德莱尔以及后继的象征主义诗人),最后这个时期可以进一步延伸到现代。在艾略特和叶芝的影响下,20世纪英、美诗坛上出现了一种带有明显的玄学派特色的诗风,并成为20世纪中期年轻一代诗人的风格特征。

如果艾略特的看法是对的,那么人们就应该去探索导致玄学派诗风周期性兴起的***同性历史原因。或许可以说,受科学相对论、社会分崩离析和政治混乱影响的20世纪与被多恩称为“新哲学对一切表示怀疑”的17世纪和中世纪统一局面开始破裂的14世纪有着内在的相似性。诚然,玄学派诗歌,以其内省、现实主义的特征和采用广泛隐喻、大胆修辞的技法,要从迷惘、紊乱的生活,杂乱无章的材料中创造出一种微妙的统一。玄学派诗人,无论是多恩、波德莱尔、里尔克,还是艾略特,也许都不得不“统一自己的感觉”,因为他们在自己生活的世界上无法找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