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谁写的?

现今流行本《三十六计》一书,是在民国32年(1943年)叔和(身份不详)在成都祠堂街一个旧书摊上无意中发现的,他见到后当即购下,这个土纸印本是1941年由成都瑞琴楼发行、兴华印刷厂翻印的,为小32开,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小字:“秘本兵法”,但未见作者或编者姓名。篇首有一简短说明,说原书是手抄本,于民国30年(1941年)在陕西州(今彬县)发现,抄本“前部都系养生之谈,而末尾数十篇,附抄三十六计,然后知其果为兵法也。”

1961年9月16日,叔和在《光明日报》“东风”副刊上撰文对上述发现加以介绍。这个孤本后经无谷(姚炜)先生作了译注,流传较广,现今市面上流行的众多《三十六计》出版物皆源于此。

据莫文骅将军回忆,上世纪60年代初他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时,在《光明日报》上看到叔和的这篇文章,引起极大兴趣,通过与报社联系,获悉收藏者叔和将原书赠送给解放军政治学院,他初读之后,感到很有兴趣,便令人印成册,在院内供教职工学习参考,同时也送呈毛主席及中央领导同志和元帅、将军们,他们阅后均认为此书确有参考价值。

上世纪60年代初任北京市委副书记的邓拓,应《北京晚报》约请,开辟《燕山夜话》专栏,撰写系列文章,关于“三十六计”的文章,发表于1962年9月2日,是《燕山夜话》的最后一篇。文革初期,《燕山夜话》被列为大毒草,声讨文章说:《燕山夜话》暂时“下马”了,形势不妙,暂时退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以便保存实力,日后东山再起。”在这场浩劫中,邓拓终于遭迫害而惨死。

无谷译注的《三十六计》自1979年公开出版以来,迄今已发行50余万册。由李炳彦改编的《三十六计新编》已印行161万册,十分畅销。同时它不但被绘制成连环画,还被拍成电视系列片,像1992年6月由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推出的“三十六计古今谈”,播放后收视率极高。如今《三十六计》一书,成为中国兵书中不可多得的后起之秀,与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并列为兵学经典。

这本小册子不但中国人研究,外国人也在研究。像瑞士的汉学家胜雅津博士经过潜心研究后,于1988年编著了《智谋———平常和非常时刻的巧计》,曾经引起轰动。他认为,西方人无论计谋怎样花样翻新,大抵都跳不出中国人高度概括了的计谋范围。中国人开辟的智谋学,是一个既深邃又广袤的天地。他这个西方人虽然只是品尝了其中的点滴,便深感其味无穷,欲罢不能。日本人称三十六计是“运筹帷幄的诀窍”,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工商企业经营和相互之间的竞争上。法国海军上将科拉斯特认为《三十六计》是中国战略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小百科全书,其中关于战略的描述要比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要精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