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普通话读不出韵味,为什么用河南话山西话却非常押韵?
关于河南话读《满江红》非常押韵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历史上河南开封、洛阳都曾是宋朝的京城,故而河南话里可能保留了部分入声发音。当然,这属于没有得到学术论证的事情。
但客观来说,现今的河南话,跟古音是有着相当的差距的。颜之推就说过:“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故以今之音读古之作,未免乖刺而不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牌韵是词林正韵18部仄韵,韵脚:歇、烈、月、切、雪、灭、缺、雪、阙韵母ie、ue。道理很简单。中国语言随着历史发展,其读音在不断变化。
秦始皇只统一了字的写法,不能统一字的读音,所以各地方言也有差异。唐诗宋词和更晚的人写诗词,用的比较多的是平水韵,平水韵据称是根据唐时读音整理的韵脚。
当然,如果按照古音来读,普通话由于没有入声字,则是不押韵的,甚至无法准确念出韵脚的发音。入声是一种比较“短促、急收”的发音。
古人总结了关于平仄四声的发音口诀:“平生平直可延长,上升抑而后上扬。去声高降如坠石,入声短促急收藏。”因为这首词的韵目,属入声字。所以,仍然保留入声发音的方言,比如粤语、吴语、闽南语等方言,读起来会更加有气势,更符合它诗中的格调和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