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

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如下:

一、难定义的散文

所谓散文,是指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外的文体。语文教材里大比例是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叙事散文等等。这些分类突出了文章的内容和特性,体现了教师授课的重点,但是标准不一种类繁多,容易给学生造成模糊混乱的印象。

众所周知,一种文体有一种文体的审美规范,所以必须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途径。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

确立散文的文体特征就是要把散文和其他文体区分开。和诗歌、小说进行比较,散文最大的不同体现在时空关系上——散文反映的是一定生活中的时空片段。所谓“片段”,就是“不完整”,就是“一点点”,这也决定了散文的篇幅不会过长。

散文讲究主客观融合,灌注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散文并非简单地局限于“抒情”,也不能仅仅用“真情实感”来概括。首先散文中的情未必是“实感”,再者“实感”未必就是好的标准。

孙绍振的《文学文本解读学》中,举了刘亮程的《对一朵花微笑》,表明散文未必要“实感”,而且情感审美多是虚情的道理。

与诗歌比起来,散文的对事物的外在的感受是概括的,是具体的,而且这种“具体”要越特殊才越好。例如,诗歌中的树不单指现实生活中那么一棵树,它是抽象的,是概括的,“悬崖上的树”的“悬崖上”似乎都会削弱它的美感。

但是散文不一样,散文中存在一棵树那么就一定要具体,具体且要独特,最好是“外婆家院子里西北角矮于墙秋天会结果子的和我的童年发生了无数联系的那么一棵苹果树”。

僵化于“真情实感”对散文的理解就会局限在“美文”的范畴里,实际上散文还能“审丑”。丑是相对于美的,对象上的丑,情感上的恶、悲惨、冷漠、零度。幽默是“亚审丑”,幽默还可以衍生为讽刺。除了审美和幽默,还有大量审智的散文存在。

审智散文既有对智性的从容审视,也有感性的渗透,把读者带到观念和话语的形成的过程中去。

古代散文讲究章法。章法表层也就是文章谋篇布局的技巧,里层指文章的脉络,行文思路,内在思想情感的逻辑性。

三、散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的确定

对于古代的散文,古代有种上等读法和次等读法之说:上等读法讲究预测,先审题,然后自己在脑子里做一遍文章,然后再读文章,和原文比照,发现自己的不足;次等读法是一种文本细读的方法。

先解题,理解题目,再逐字逐句地读,琢磨遣词造句,再逐段逐段地读,琢磨起承转合,然后通篇缓缓地读,审其音节,再快速地朗读,审其脉络局势,最后看其通篇的结构与照应,章法一一完密与否。

现代散文没有章法的定论,要从学生学情出发,对个别文本进行细致地解读,选择教学内容。即这一篇独特的文用怎样独特的体式传达了怎样独特的思想感情?可以从言语表达、语句章法、文章对象(作者眼里主观的人、事、物、景)和作者独特的情感几方面入手。

四、散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遵循“认读-理解-欣赏-评价-创造”的过程,由低级到高级,不同的年级段有不同的侧重。也可以遵循审美的心理过程,从审美注意,即关注外在的形式结构开始,产生审美期待,进行心理预测,然后进行审美感知,归纳整合形成整体的印象,让学生自由进行审美想象、审美领悟,体验沉醉,最后进行审美判断,进行鉴赏评价,反思审美过程。

还可以运用文本层次理论,对散文进行多层次的不同角度的解读。言语层,让学生诵读、品位、涵咏,分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结构组织等文章形式上的东西,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了解文本语体构成特点,重点在于分析理解。形象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想象还原,联系经验,体验学习,即不光光是理解散文,还要走进作者的散文世界。

意蕴层,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回读探究,联系实际,创造迁移,重点是了解教材的深层意蕴,还要进行评价和创造和高层次阅读。越高层次的阅读,越要把握作者的文化心理,而不仅仅灌输作者创作的背景知识,脱离文本。

同时散文阅读要关注散文审美的发展的历史的逻辑的过程,掌握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下不同的发展的审美标准,对文本进行客观的认知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