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儿歌教学:小蚱蜢学跳高

 《小蚱蜢》这首儿歌语言精练,节奏琅琅上口,蕴涵着韵律美;透过儿歌能感受到一只既调皮又有些骄傲的小蚱蜢的拟人化形象。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儿歌教学:小蚱蜢学跳高”,欢迎阅读。

  大班儿歌教学:小蚱蜢学跳高

  教学目标

 1.体会儿歌的韵律,对好听的儿歌产生兴趣,愿意学习有节奏地朗诵。

 2.想像小蚱蜢骄傲时的语气神态,创编动作大胆表演,感受自由表达的快乐。

  教学准备

 生活经验:认识蚱蜢,了解其生活习性;底板和6幅图;指偶;乐器圆舞板和双响筒。

  教学过程

 1.熟悉蚱蜢。

 (1)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朋友,看看是谁?和认识的朋友打招呼。

 (2)小蚱蜢住在哪里?有什么本领?

 (3)小蚱蜢住在草丛里,那你们认识这种草吗? (狗尾草)

 (4)小蚱蜢现在本领很大。可是在他开始学跳高时发生了一些事,想了解一下吗?

 2.观察指偶表演。

 (1)教师演示指偶,问:看出来发生什么事了吗?

 (2)不知你们猜得对不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朗诵儿歌,小结。

 (3)和你们想的一样吗?你听到小蚱蜢怎么会摔下来的?

 3.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朗诵儿歌:仔细听,小蚱蜢“一跳跳上狗尾草”,怎么一下又摔下来了?

 (2)出示图片,教师用儿歌语言小结。

 (3)重点理解:小蚱蜢跳上狗尾草后,它做了什么动作? “腿一弹脚一跷”是什么样子的,来学一学。

 (4)小蚱蜢还说了句什么话?一起学学这句话,用骄傲的样子说这句话。

 4.学习朗诵儿歌。

 (1)你们都想来演演这只有些骄傲的小蚱蜢,就来试试吧。教师念儿歌,幼儿表演。

 (2)幼儿学念儿歌。

 (3)尝试有节奏地念: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节奏来念《小蚱蜢》呢?

 (4)幼儿加上表情、语气朗诵。

 5.尝试变换方式朗诵。

 (1)接触对歌。

 ①师幼对歌:对歌可以你念一句我念一句,大家对着念。愿意和我对歌吗?

 师:小蚱蜢,学跳高。

 幼:一跳跳上狗尾草。

 ②师幼再次对歌:换一下行吗?注意别忘了接上。

 ③幼儿分两队对歌,比比哪队对得又快又好。

 (2)加后缀词对歌。

 ①(出示小标记圆点)小标记来这里干什么呢?

 ②教师朗诵: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狗尾草

 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你们都听出来了,每一段都重复了最后三个字,你听——

 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跳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大青包。

 ③教师示范朗诵第二遍。

 ④幼儿尝试念后缀,也来试试这种念法。

 ⑤讨论:念“大青包”的节奏有点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为什么要慢下来?

 ⑥幼儿再次尝试念后缀,节奏不同。

 ⑦分组对歌:幼儿分成A、B、C三组,加后缀词对歌。

 (3)加乐器对歌。

 ①(敲击圆舞板)还有好玩的事,小耳朵竖起来听。这是什么声音?谁发出的声音?

 ②(出示圆舞板)学学它发出的声音,跟着它的节奏学一学。

 ③请圆舞板跑进诗歌里打节奏,你会吗? (出示3个圆舞板)

 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圆舞板声音X X X)

 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圆舞板声音X X X)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圆舞板声音X X X)

 ④幼儿拿出圆舞板。在小标记的地方配上节奏,一边念儿歌一边打节奏。

 ⑤完整加乐器对歌两遍。

 (4)延伸:加双响筒节奏。

 ①(出示双响筒)这是什么?听听声音。我的双响筒可不可以也加入到儿歌里来呢?加在哪里?

 ②这几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去试试,让儿歌念起来更好听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