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言文写离职信

“诸君: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佩于心……”前天,一篇用文言文写的《去职转调书》出现在了网上,受到网友追捧。这篇***200多字的转调书引经据典,暗讽职场诸人平日虚情假意,关键时刻装聋作哑,并指出“能下人者,方能上人”,自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一名90后小伙,2012年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现任职于泰州一家台企。现代快报记者 俞月花 林清智

谁写的?

江科大经管学院毕业生:爱好历史,写过杂文

11月14日下午,有网友发微博给现代快报记者称,江科大一位校友用文言文写了一封离职信,该信流传网络后被追捧。记者从网友贴出的全文看到,这是一篇四字骈文,***200多字,文中多处引用《诗经》《道德经》《增广贤文》《东坡志林》等著作的内容。

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该文作者网名叫“古醉清风”(下称“清风”),11月14日晚上,清风在个人博客上公布了这篇文章,并在文后附上900多字的注解。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清风,他是泰州姜堰人,出生于1991年,是江科大经管学院2012届毕业生,目前在泰州一家台企工作。

了解到,清风在高中时是一名文科生,历史是他的优势学科,高考历史成绩为A+,大学虽然学的不是历史专业,但他喜欢看历史书,写过一些杂文,他曾跨专业考研,报的是南京大学历史系专业,初试排名第八,遗憾未通过复试。

咋写的?

办公室里写出草稿:只用了半个多小时

清风告诉记者,这其实也不算辞职信,是他确定从公司管理部门调到制造部门后,给同事写的转调书。11月13日中午,他在办公室花半个多小时写出了草稿,11月14日上午,在修改了部分文字后,就将该书通过邮件发给了这两个部门的同事,结果“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好多人跑来问到底写的什么意思”。经不住这么多人问,于是自己脑子一热,就在当晚将全文发到了个人微博上,并配了注解。

当天,还有同事用手机将邮件内容拍照传到朋友圈,“引起轰动”。

记者看到,对于这篇文章,网友们不是表示看不懂,就是感叹“厉害”“霸气侧漏”“佩服”“膜拜”。清风则在对其中一名评论说“看不懂”的网友的回复中称,“用典太多,托古言今,反讽暗喻~呵呵,同事或有文化的一看就明白,没文化的不知所云”。在朋友圈中,清风还回复称是“随手那么一写”。

为啥写?

前同事曾写“三语”辞职信:他受到了启发

清风透露,他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是受前同事的启发,这名前同事写了中、英、日三种语言的辞职信,该辞职信的英文和日文版有数百字,但中文版只有一句:感谢在此经历过,再见。

专家看法

这篇文章继承传统、行文流畅

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侯印国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其实古人也有很多辞职的文章和诗歌流传至今。比如陶渊明曾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80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再比如李白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除了不满现状辞职,古人也有很多正常退休或离职的诗文,一般称为“致仕”。比如北宋年间苏州太守孙冕的《书苏州厅壁》:“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

侯印国表示,这位清风写的《去职转调书》继承了古人的一些传统,文辞流畅,主要表露了自己不与流俗为伍的情怀。南大一位心理学专家则表示,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来看,这位作者似乎有些怀才不遇。

其实在清风之前,就有人用古文写“占座文”和请假条。2012年,南京大学曾有一位学生也是用古文形式写了一篇“占座文”,短短100多字被“路过”者奉为奇文传至网上。此外,前不久,一则由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用文言文写成的请假条,也在微信群里广为流传。这张请假条上写着:“若夫黄叶辞柯,对金节而送燠……所以烟障不落,零氛恒周,以至喉如吞炭,口若在汤,而身体肢干,五感七窍,非无辅,车之难,遂成城,池之殃,岂不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