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子粑粑是哪里的特产?蒿子粑粑的由来
蒿子粑粑是我国民间美食的一种,每年的三月三是吃蒿子粑粑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吃遮种美食。那么,蒿子粑粑是哪里的特产?蒿子粑粑怎么来的?
蒿子粑粑是哪里的特产
蒿子粑粑不仅是江淮一带脍炙人口的特色美食,更是承载着鲜为人知的千年文化信息。据《三国志吴书>》记载,东汉末年一代英才周瑜病逝于巴丘,舒人哀恸,素服举哀,乡邻为寄托对英雄早逝的哀思,每年清明时节,人们并采摘鲜嫩的香蒿尖芽和以米粉、腊肉、咸鸭等佐料,经过数十道手工工艺制作而成,再泡一壶清香碧绿的小兰花新茶,品尝着美味的同时,也以此表达着故乡人对不世英才周瑜的缅怀,由此而来的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缅怀亡灵的由来并从此传承开来。正如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一样,都是古代劳动人民表达对英雄的崇拜和敬意最为朴素的方法。
蒿子粑粑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蒿子粑粑是皖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
在中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传统糕点,制作方法及食用习俗与青团大同小异,皆为清明前后的糯米/粘米制食品。在广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为“艾粄”[1-2],江西客家地区称为“艾米果”,在闽南及潮汕地区称为“艾粿”,而广府地区则常称作“艾饼”。制作好的青团食用起来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
蒿子粑粑什么时候吃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长江以南一带汉族民间传统风俗。据祖辈
老人传下来的说法,“三月三”是一切亡灵的节日。这一天家家人人吃蒿子粑,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蒿子名叫蒿草,属草本植物,俗名粑蒿,叶面呈绿色,叶底微白带绒毛。入春后,生长于低岗野地,采撷后捣碎,浸泡,去汁,揪干,然后用糯米粉加水拌和,也可加进腊肉等佐料,做成圆粑粑。可用蒸笼蒸,也可用平锅焊,热吃冷食均可。这种蒿子粑略带绿色草类清香,特别甜美可口,实乃最具地方特色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