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韵第二集主要内容
唐之韵第二集:独振雄风
宋之问来到灵隐寺,晚上独自散步,想要写诗,但是刚想好两句,就接不下去了。这时,一个白髯苍苍的老僧,骆宾王,来到他跟前,问明情由后,就给他补了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但是这种传说的含金量大概是不会高的。也许,宋之问这首《灵隐寺》非常平庸,中间偏偏夹着这非常精彩的一联,后人就故意剥夺他对这一联的著作权吧。也许,宋之问人品低劣,后人就编出这个故事,把这一联警句剜出来,归到骆宾王的名下。
在初唐时期,诗歌的创作还受到宫廷诗风的束缚,只能应制应酬、歌功颂德,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无法总结过去,迎接未来。而陈子昂则旗帜鲜明地反对南朝的贵族文学,反对那种只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的诗风。他不仅在理论上为唐诗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而且诗歌创作也实践了自己的理论。他的《感遇》三十八首,或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或感慨身世、抒发理想,都表露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
《感遇》中的一首诗,描述了春夏之交,草木茂盛、青翠的树林里,兰草和杜若这类香草紫茎上开出朵朵红花,使满林的草木相形逊色,然而毕竟是幽独的。年光易逝,秋风又起,空有阵阵香气,却无人欣赏,只有随着年光的流逝自生自灭而壮志难酬。这首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怀才不遇,像幽林里的红花无人欣赏,只有随着年光的流逝自生自灭而壮志难酬。
陈子昂在七世纪末,担任武则天远征契丹的参谋。由于主将不力,军事失利,他几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受到降职处分。他登上幽州台时,感慨万千,唱出了他的千古绝句《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蓦地而来,戛然而止,没有起承转合,没有写景,也没有借景抒情。它明白如话,用普通话来念,甚至连韵都不押。这是诗吗?不像,它只像一声长长的浩叹,只像一声宣泄愤懑的长啸,像隐隐约约却使大地颤动的春雷,在呼唤万物苏醒。抒情主人公有如巨人一样屹立在幽州台上,举目四望,涌来的是无古无今的孤独。没人理会,更没人理解,只有无法抚平的惆怅在内心翻涌,终于化作两行涩泪滔滔而下。他眼里噙着饱含历史沧桑的悲哀,而不是沮丧;他要及时发奋,而不是万念俱灰。这首诗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传诵千古,原因大概就在这里吧。
总的来说,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发展的重要人物,他的理论和创作都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平民文学,强调诗歌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和生活感受,这在唐代诗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作品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他的一生也是充满坎坷和挫折的,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他的诗歌作品,如《感遇》和《登幽州台歌》,都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传颂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