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站在人生高处但不要娇傲为题材的七百字作文

选择追求 何谓追求,追逐所求的目标,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追求安逸舒服,有的人追求轰轰烈烈;有的人追求闻达诸侯,有的人追求淡薄于世。追求,能使驽马十驾,能使凡人不庸;能让人为一己私利丧尽病狂,也能让人为实现目标奉献一生。站在历史的长河边上,触摸到的是令人永远受到激励的不朽的追求。 汨罗河畔,浊浪滔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为了追求,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无将上下而求索”;宫廷御苑,笙飞萧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为了追求,李白“其能摧眉折腰事事权贵 ”,玉环磨墨,力士脱靴,成为千古奇谈;精忠报国,驰骋疆场,“将我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为了追求,陆游“位卑不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待阖棺 ”;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追求,林则徐贬谪路上大修水利,造福人民,早已把生度外。  纵横古今,贯穿天地,追求如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有人追求“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有人追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有人追求“常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的抱负,有人追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在人间”的真实;有人追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有人追求“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风流人物,名垂千古, 华夏大地,英雄辈出。古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有孔繁森扎根西藏,鞠躬尽瘁,为西藏人民热血洒尽;古有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不无致远”,今有李素丽,一方汽车献爱心, 兢兢业业为人民。追求,激励了多少将士,造就了多少豪杰。他们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将个人生命置之度外;一心为人民,一心为国家,尽心尽力,毫无怨言。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堂堂正正的做挺直脊梁的中国人。追求,使他们平凡的生命造就出不平凡的辉煌。  追求给人力量,激人奋进,使你的生命更有价值。  不朽的追求。 人生没有追求,就如汪洋中的一艘小船,跌跌宕宕,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人类没有追求,世界将不再如此色彩斑斓。人生需要有所追求,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人类需要有所追求,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绚烂。追求,为我们插上了飞往梦想的翅膀。爱迪生追求光明,发明了电灯,夜晚从此变得和白昼一样明亮。莱特兄弟追求像鸟儿一样飞翔,发明了飞机,人们从此可以直上云霄,驰骋天际。渴望探索宇宙,加加林成为第一个从太空看地球的人,阿姆斯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人类实现了登月的梦想。 有梦想就有远方,有追求就会有所收获。也许,你的梦想让别人笑掉大牙;也许,你的追求在别人看来毫无价值。但记住:只要心怀梦想,努力追寻,我们定将收获远方,生命将不再懊悔、感伤。今天,理想的风帆从这里扬起,明天,我们将到达阳光灿烂的彼岸。彩虹之所以绚烂,是因为不仅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还有灿烂阳光与细小水珠的激情融合。尽管空中虹桥不可渡人,但其绮丽足以令人赞叹。飞瀑之所以壮观,是因为激流途径坎坷曲折之后,以那震憾人心的纵情一跃,完成了飞流直下的壮举,实现了浪击峭壁漂隐蛟龙的夙愿。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但更有追求梦想的决心和义无反顾的勇气。松树放弃了沃土的安逸,选择陡峭的山壁之后最终有了傲立于东风的雄姿;小溪选择了奔向大海的执着之后最终有了波澜壮阔的气势;小草放弃了土壤中的温暖之后终于实现了为大地带来~丝温暖的美好愿望;白云选择了蓝天之后终天有了“一览众山小”的绝唱。 追求,是超越梦想的积极进取,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深深企盼。追求,让世界多资,让梦想暗淡。一个梦想的实现,是另一个梦想的开始,我们永远不会停下追求的脚步。尽管这途中也许有曲折,有彷徨。选择追求,你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你的人生将不再乏味、孤单。追求心之所想,你将插上飞往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高度 杜甫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立在山顶,对苍茫大地,对芸芸众生吟唱,因为他有“高度”。 高度,既讲究“高”,又讲究“度”。面对事物,我们需要站得高。“站得高,看得远。”美国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在研究嗅觉信号的通路秘密时,若仅仅着眼于那些嗅纤毛,他们就可能与很多科学家一样,不为人们所知;而他们却站在比其他人更高的地方,研究起G蛋白的作用,果然又有了很大的进展。接下来,他们也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又登上了另一级台阶,向基因的方向进行,于是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学奖。两位科学家向着科学的顶峰不停地攀登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而他们“站得高”的研究方法,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因为站得高,我们看得更远;因为站得高,我们更有信心;因为站得高,我们更加无畏地去追求。这就象走迷宫一样,若身处迷宫中,则恍恍忽忽,迷迷茫茫,四处碰壁;若在上空俯瞰,则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目标,心中有数了,当然就可以更大胆地向前迈进。当然,并不是站得越高越好,我们还必须把持一个“度”,才会有应得的效果。妙玉站得太高,看得太清。“过洁世同嫌”的她,留给人世间一个太洁的背影;毛泽东站得太高,看得太远,文化大革命,让他留给人们一个“七分功,三分过”的形象;而屈原更是站得太高,看得太远,也让他心灰意冷,怀沙沉江。 他们有“高”却没有讲究“度”。这样的“高”,不但不能让你理清形势,更严重的是,将你引入一个“全面”的误区,或让你想得太多,变得复杂,或让你预见更远,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其实,这就像显微镜一样,我们要将镜筒升高,才能看得清。一边升高,一边又要用眼睛看着,调到一个看得最清晰的度,这样我们才能将事物看得更清,看得更准。 诗人在泰山上吟唱,是因为对于诗人来说,泰山既有“高”又有“度”,它的高,正是诗人想要的“凌绝顶”;它的度,正是诗人想要的“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