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古诗文怎样有效的积累

一、背诵

第一步,初读,根据注释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情绪色彩与语言基调。

第二步,找出每一句表示物象的词语,随手写在纸上。比如“秋水一抹碧,残霞几缕红。”中,物象(或者说景物、事物)就是“秋水”与“残霞”。

第三步,由这些关键性的词语引领,去理解性地背诵诗句。逐渐尝试不受物象词语的提示,达到背过的程度。

第四步,在背过的基础上背熟,然后在背熟的基础上达到能快速的“喊诗”(喊诗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先把诗句烂熟于心,以备后用)。

二、内化与积累

诗歌背诵的最终工具性目的在于运用,这就要求学生能将诗歌与生活相联系,比如学了《远山》,在去西海公园的时候,看到夕阳下的水面,就可以提示孩子,这个景色正好可以用《远山》里的诗句——“秋水一抹碧,残霞几缕红。”来形容。就像孟凯旋同学在看到我的菊花摄影作品后,在博客里留言:这菊花让我想起了元稹的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就是诗歌与生活相联系,这就是活学活用,这就是我们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目的之一。

那么,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们应该锻炼另一种能力,那就是在看到诗歌的第一时间内在大脑里对诗歌与诗句进行分类。比如爱国的诗句有哪些?写景的诗句有哪些?写友情的诗句有哪些?写月亮的诗句有哪些?写春天的诗句有哪些?……

在进行分类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对某个作者的诗歌进行积累,并将其所有诗歌进行相互联系,感受其整体风格,比如综合的整体去观察留意李白的诗歌,会觉得那些诗句都非常洒脱浪漫,李清照的词又都非常婉约忧伤,而辛弃疾的诗歌又更深刻了许多,这样一联系一总结,稍加留意之间,我们的孩子就通过诗歌了解了诗人,又通过诗歌从而更进一步 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这样,背诵了,理解了,自然也就能够做到运用了。